本篇文章2289字,读完约6分钟

田成方、路相连、渠成网、千亩良田稻穗发黄、生态园内瓜果飘香、工业园机械声欢唱……金秋时节,进入江苏常熟市枝塘镇蒋巷村,自然人文映衬情趣的美丽乡村图画跃然眼前。 谁能想象这个国家级的生态村、全国文明村,以前是常熟的贫困村呢?

致富增收,贫困村变为小康村

“从前‘小雨浸水,大雨雪白’,全村有186户人家,住在土墙、草棚里,吃饭成了问题。 ”。 1966年,22岁的常德盛担任蒋巷大队大队长后,带领村民提着扁担,扛着箩筐,疏浚河道,平整土地,完成50多万土方工程,建成良田1700多亩,使10年的九湿低地变成远近闻名的高产田。

洼地变成良田,让蒋巷村民填饱肚子,温饱之后,怎么小康? 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兴起,蒋巷人又将致富眼球投入工业。 蒋巷村瞄准市场空白,建设了两条彩钢复合板生产线和常熟第一的村级工业园区,曾经是一个贫穷的二白村落,越来越富裕。

虽然依靠工业起家,但蒋巷村依然没能忘记“农业之本”。 他们很清楚搞农业也要搞现代化农业。

“从前年开始,村子里全面栽培有机稻,全年实行轮休制,土地休养。 虽然产量低了,但经济效益提高了。 ”。 未满30岁的蒋荫达,取得了村里第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的证书。 他扳着指头算了算:虽然亩产有机稻田比以前的化肥稻少了300斤,但去年蒋巷大米的市值从每公斤6元上升到20元,利润翻了一番。 去年,蒋影达又尝试“稻鳖共育”,亩产可达2000元左右。

考虑到一些粮食大户的年龄越来越高,今年,村集体将“流转”农田回去,建立村级农场,由职业农民统一种植,提高现代化水平,争取“3人可种植1200亩农田”。

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旅游业,蒋巷村民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增收之路。 经过多年经营,占地680亩的“绿色氧气吧”蒋巷生态园已经出名。 在村子西南角广阔的张玲中,母子相互作用的项目“树上见”笼罩在其中。 引进民宿项目,建成蒋巷书院后,今年5月村里新建了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未来将迅速发展成超亿元的产业链,推动村民就业创业。

目前蒋巷村委会书记常德盛表示,今天蒋巷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每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000万元,其中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集体总资产超过10亿元,村级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 去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红利1万元。

经常供养,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村子就像一个大花园,住在别墅区,有工业园区,有生态园,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 ”。 山西省绛县古绛镇退休村干部赵光泉从报纸上看到蒋巷村的报道后表示怀疑,自行决定前来观看究竟。 2000年的一天,70岁的赵先生一个人来,在村外转悠,心悦诚很佩服,说:“真想住在蒋巷村。”

米袋、钱袋膨胀,社会保障也随之而来。 蒋巷村民富裕后,确定了幸福生活的愿景:“劳有丰收,宜居,有老颐养,学有优质教育,病有好医生。”

从2000年开始,蒋巷村分两组建设186栋红瓦绿荫“小洋房”的集中居住区,一个220多平方米,成本近30万元,村民只交付12.8万元,燃气炉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 “自来水、天然气、生态园、剧场、商贸街、活动中心,我们拥有城市人生活的便利,也有没有城市人的乡村风景。 可以吗? ”。 村民沈学平很自豪。

离“小洋馆”不远,位于蒋巷村的老年公寓。 房间共有158套,按三星级标准配套,老人免费录用。 “周围都是同龄的邻居,可以互相交谈”几年前,78岁的村民姚守高随老伴搬到了老年公寓。 “白天,我们去别墅新村照顾重孙子,晚上回自己家休息。 ”。

除了住得舒服之外,蒋巷村的老人还“靠老人报酬”,按月领取养老金。 每年村子里还有股票红利,去年人均达到了1万元。 据统计,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苏州城市居民收入水平。

这几天,蒋巷村委会对面的蒋巷护理院已经装修完毕。 这里计划250个床位的护理院采取“公设民营”的方法:由村集体建设,与专业养老护理机构合作社会化运营,村内村外的每一位老朋友平均可以享受。

乡风文明,邻里关系更加和平

进入村民沈彩红的房子,最显眼的是书房,大书架占据着屋内两面的墙壁,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书籍。

成立“妇女读书会”,进行读书活动,向村民推荐读书和报纸,向各个家庭订阅报纸,赠送书架和书……口袋越来越大,精神也越来越丰富。 和其他许多村庄一样,蒋巷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也摆放着几万本书,这里收藏着令人羡慕的独特“财富”。 是村民们20多年来写的大量读书笔记。

这背后是蒋巷村的“巧妙方法”:实行社区股份制分为红外,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和家庭表现良好的村民,鼓励村民读书学习文明。

近年来,村里持续开展新时期文明家园、文明模范兵户等系列文明创造评价工作,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五个一”工程——一个党员至少配对一个村民家庭,一家人争夺一个好角色,各村迅速产生一个黄金创意。

村民蒋惠明在工作间隙,把房子前面的房子后面打扫干净,多次开家十年接待游客,被评为“村文明旅游接待家庭”。 “两年前,村里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但几乎没有申请。 ”蒋惠明认为,读书学习活动春风化雨,村民们言行文明,邻里关系和睦友好。

这几天,蒋巷村农民剧场歌声嘹亮,琴声悠扬,常盛上海剧团正在排练大型红色经典沪剧《红灯记》。 常盛沪剧团是蒋巷村村民、沪剧爱好者蒯春英主导组建的文艺队伍。 团队近两年在常盛上海剧团上演《刺绣红旗》等节目,在常熟、上海、苏州等地演出近100场,受到观众好评。

看完排练后,村民樊秀英意犹未尽。 “这样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开心吗? ”。

(作者:王伟健姚雪青)

标题:“蒋巷村的变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