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5字,读完约5分钟

在北京中关村,偶然“碰撞名”的两个高科技成果最近备受瞩目:一个是世界上第一个将计算机与脑科学结合的异构融合芯片——“天机”类大脑芯片,去年登上了世界权威学术杂志《自然》的封面。 另一个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能开展脊柱全节、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整形外科机器人“天獭”,在全国进行了8000多台手术。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认为,“这两个‘冲突名’的成果,碰巧反映了中关村‘顶天立地’的创新特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克服关键核心技术,向大众呼吁服务人民的生活。” 据初步统计,2019年中关村示范区实现总收入6.5万亿元,硬科技孵化累计毕业公司达566家。 新增32家国内外上市公司,为近10年来最多。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创新地标之一,中关村繁荣的创新气象是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的缩影。 2019年我国在世界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4位,比上年上升了3位。 我国创新投入持续增强,2019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迅速( r&; d )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0.5%,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 创新成果也不断显现,嫦娥四号探测器全球首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成功,雪龙二号首次航行至南极,北斗导航全球进入冲刺期.....。

科技创新在强大的引领力和推动力下,中国经济的“航母”正破浪前进。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0个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2.5%和14.4%。 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术性新兴服务业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8%。

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背后有持续深化的改革力量。 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自主权改革,着力提高创新绩效,增加科技成果供给。 优化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助力公司创新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搭建更多成果进入市场的专业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双创”……一系列改革措施瞄准难点,瞄准拥堵点,为科技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纵观前沿,积累了科技创新的引领力。 近年来,我国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1996年至年基础研究经费年均增长19.6%。 截至2019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要点实验室515个,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公司技术中心1540个。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快速发展院副院长、北京知识产权学院执行院长杨登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科技创新不仅是为了促进眼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了强调前瞻性,更加重视基础研究。 国家在各个层面反复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系统布局,提出了基础研究是我们未来技术进步的来源。 ”。

随着投入的增强,我国在量子科学、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基础研究行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产大型飞机、高铁等高新技术行业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

看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速解放。 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新闻技术融合快速发展,新闻技术产业和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工业机器人、无人车、工业网络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推进领域变革。 2019年,新闻传播、软件和新闻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2690亿元,增长18.7%。

纵观市场,科技创新的领先性能逐渐扩大。 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成果涌入市场,引领着人们生活习惯和费用模式的变化。 不出门的在线订购和购物、代码支付、刷脸支付、网络约车移动、机器人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越来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据统计,2019年,全年网络零售额为106324亿元,按比较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移动网络的客户访问流量每年为1220亿gb,比上年增长71.6%。

“科技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整个社会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更加激发着创新创业动能。 ”杨登才说。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的引领,需要系统的力量。 其中,硬技术是重要的把手。 “我们需要继续深耕以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空宇宙、生物技术、新闻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要复制品的‘硬技术’。 》中科创星企业创始合伙人米磊认为,硬技术不仅是公司生存所需、难以复制、长时间积累的核心技术,更是中国实现新技术创新的关键、经济增长的基础引擎。

并且,我们要继续着力基础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构建特征互补、优质、快速发展的区域创新布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效能,通过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世界创新互联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董碧娟)

(作者:董碧娟)

标题:“科技革新助推中国经济前行”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