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2字,读完约5分钟
5g传输、视频采访、智能剪辑、全息术……
“云”上的两会更安全高效(会内外)
5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记者在“委员频道”使用ar眼镜拍摄会场的影像,并实时返回后方。 记者张武军摄影
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璋在13届全国人大3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视频采访室接受采访。 新华社梁建强摄影
视频连接、云回答……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相继开通,通道上特殊的采访方法备受关注。
与往年记者聚集、拥挤的场面不同,今年的“通道”是通过视频连接进行的。 参加采访的记者在几公里以外的大会信息中心驻地,在镜头和电视画面前向代表委员提问。
每年全国两会是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科技产品演习应用的大平台 今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5g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两会更安全地召开,服务更精准,报道更高效,会场内外的新气象、新声音生动地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云回答说。 效果不打折
除了“两会频道”外,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也采取了网络视频的方法,这在全国两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5月24日下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与在场的中外记者作了精彩的“云”的回答。
远程采访的进行,离不开高清晰度传输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支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位于北京梅地亚中心的大会信息中心发布厅安装了3块高清电子屏和4块高清摄像机。 分发通过5g传输的低延迟和高速率,实时连接两个会场,确保分发顺利进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新一代新闻互联网,扩大5g应用。 在两会会场内外,5g设备和5g产品的广泛应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新基础设施”的魅力。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5g信号首次实现了信息中心的全面覆盖。 作为5g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施,高20厘米的圆筒形前置设备( cpe )绽放异彩。 今年,更小、更便携的5g数据终端出现在了两会上。 数据终端只有普通充电宝的大小,如果是用usb接口充电,覆盖4g通信网络的地方,招聘者可以通过终端访问自己的设备5g信号。 与以往相比,4g通信网络的访问更容易,不受空之间的限制。
在视频应用程序中发挥硬实力
蓝色背景板、笔记本电脑……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驻地内的网络视频采访期间成为了“标配”。
根据防疫要求,两会期间,信息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等非面对面的“云采访”模式,与代表委员保持联系交流。 如果记者想采访政协委员,可以通过微信申请小程序,向各驻地信息联络员提出采访申请,填写相关申请新闻。 大会情报组在征求委员意见后,根据网络视频采访之间的录用情况,利用包括腾讯会议等在内的视频软件统一安排采访活动。
记者申请后,只需在预定的采访时间打开会议应用程序,输入会议编号和密码,即可进入云“会议室”,远程连接各驻地委员。 在“会议室”中,管理者可以统一向委员提问或向某记者指定问题,以确保采访有序进行。
从以往的“跑两会”到现在将会场扩大到云端,“岌岌可危”的网络会议,轻松高效地传达了代表委员的洞察,实现了会议内外的互联互通。
事实上,防疫期间,以腾讯会议为代表的视频会议产品广泛用于云办公、云招商、云教育,在再生产、停课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云两会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中国互联网技术的“硬核”能力,也是中国加速迈向数字时代的重要表现。
融合产品,传达良好的声音
在今年的两会上,媒体融合也乘上了5g等新技术快车,更好地传达了中国的信心和力量。
给马套上马鞍——会场内外,也有戴着“5g+4k”背包的情报人员。 这是普通的挎包和普通大小的“神器”,可以用电缆和肩膀的照相机连接。 背包不到1公斤,但里面有“另一个洞天”:背包内置4k编码器和5g模块,后台有解码器,可以收集4g通信网络下的4k级直播视频,一个 一些记者戴上“5g”眼镜,通过type-c接口连接手机,就可以实时识别会场的采访对象。
人民日报智能媒体研究院在两会期间推出了“5g+ai”模式,构建了imedia、imonitor、inews等智能平台。 前方记者发回视频素材后,智能平台可以立即解决素材,通过智能剪辑、智能广播等方法,更高效、更准确地制作视频信息,实现信息采集、编辑、传输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媒体日前发表了“5g全息异地同画面采访”等报道。 利用全息技术,在4g通信网络下,连接两端的记者和采访对象在屏幕中同时进入空,采访对象的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出现,与采访者握手、对话、交谈。
(作者:刘峯)
标题:“5G传输、视频采访、智能剪辑、全息成像……“云”上的两会更安全更高效”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