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1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日出版的第11号《求是》杂志刊登了习主席的重要文案《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问题》。
备忘录君观察到,这份重要副本是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届会议上重要演讲的一部分。
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束年,这个重要的文案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一起通过十个重点,了解这个重要文案精髓的重要性。
1.“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克服困难,锻炼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果。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战术构想以来,几代人始终奋斗的结果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想的要好。
2.进行这个重要的评价,根据是什么?
从综合快速发展指标看,经济实力大幅上升,人类快速发展指数排名和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家电、汽车、住房条件等得到明显改善。
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已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农村居民电力投入比例、饮用安全水源人口比例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社会赞扬我国迅速的发展成果,认为中国是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
资料板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亿元,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美元。 城市化率达到60.6%,大学扩大了100万人。
我国人类快速发展指数位居第85位,是联合国引进该指数以来世界上唯一从“低人类快速发展水平”跃升为“高人类快速发展水平”的国家。
我国已经形成了超过4亿人的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3.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个关系。
一是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 二是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的关系。 三是定量分解与定性评价的关系。
4.如何理解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总体目标。 我国的快速发展是不平衡的,城乡、地区、人民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5 .那些标准是绝对的吗? 它们是相对的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中,有消除贫困等绝对指标,也有不少将来会持续改善的相对指标,如环境改善指标等。
6.如何把握定量分解和定性评价的关系?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是否建设,既要看量化指标,又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那些突出的短板?
人群中,首要的是老人虚弱者病弱者贫困人口。 从地区来看,首先是深贫困地区。 从行业来看,首先明确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
8.弥补短板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要集中特色兵力打歼灭战,要做好以下工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点处理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民生行业健全社会保障兜底机制。
9.各方面的员工怎么抓?
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目标,真正扎实落实,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中西各地区:各地快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员工也应各有侧重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的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继续集中特色兵力坚决啃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中西部快速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地区:按照既定布局完成剩余扶贫任务,巩固扶贫成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东部快速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基本拥有实现现代化的力量,继续开展东西方合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全社会:正确的认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快速发展信心。
10 .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
当前,我们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跑“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必须趁势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的快速发展,实现“二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联系。
来源:学习时学习实验室
策划:刘名美汉辰李丹华
:韩辰
评论:宋维强
监制:马建辉
标题:“补短板奔小康,10个重点读懂总书记最新重要文案”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