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我种的近600亩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左右,又是丰收的一年。 ”。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粮食大家韩新波,心里乐开了花。 夏粮丰收,为粮食安全、端牢饭碗增加了信心和潜力。

据农业农村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冬小麦收获3.05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械收获基本结束,机械收获率达97%,全国夏粮收获已达到9成。 根据农业农村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今年夏季粮食面积稳定,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

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各地都在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忙碌,展现出稳定“中国饭碗”的“底气”,金色丰收画卷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硬核”的支撑。

育种技术保障夏季粮食丰收

“我种的新麦26,亩产至少在600公斤以上。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站城区的林华明脸上浮现出丰收的喜悦。

新麦26是超强筋小麦品种,具有抗倒伏、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高品质高产等一系列优势圈粉无数,不仅受到农民的欢迎,也受到粮食收购公司的支持。

除新麦26外,今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还推出了济麦44、师荣02-1、济麦229等3个强筋品种。 强力小麦将代替进口小麦。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肖世和表示,我国小麦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近20年平均单产增长全球领先,对育种贡献巨大,2003年以来小麦种植面积不足8%,单产约43%,总产量增长54.7%,相对于总产量的增长

农村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小麦收成良好,有三个提高:一是单产提高,亩产预计平均提高4公斤。 二是质量提高,籽粒饱满,一二等麦明显增多。 三是专用麦比例上升,强力粉小麦同比上涨28个百分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极端气候频发的不利条件影响下,良种为保障夏粮丰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云”种类协作在线指导

王伶俐是成都市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管理着合作社的3850亩土地。 在冬小麦返青拔苗的关键阶段,了解秧苗的情况,了解病情,了解虫子的情况是她的首要任务。

手上有高端智能手机,眼前有“田管图”,智农map成了今年种田的新助手。 “疫情期间,我在家打开智农map就可以看到整个大田的样子,小麦的成长一目了然。 ”她说

更多的农民开始尝试“云”的栽培,专家也开始尝试水在线技术指导。 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各地专家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家庭农场主、种麦巨头等共同建立微信群、qq新闻信息表达平台,及时了解生产中的问题,提供综合技术处理方案。 今年2月以来,为了不中断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指导,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制作了70多个培训课件、短片节目,并在各类媒体上播出,推广了小麦的中后期管理技术。

此外,重大病虫害的精确预报也将保护和护卫夏季粮食丰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率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条锈病防控小组,及时掌握条锈病的发生动态,为农业主管部门提供防治建议。 “如果没有收到小麦条锈病的警告消息,我不知道今年条锈病发生得这么快。”湖北荆州沙斑桥村的小麦种植户周坤云说,他承包的230亩农田中有5亩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病情,其余麦田也出现了散发性的传染病现象

组织高效的科学技术支持网

目前,以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93个队伍为核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从品种推荐、播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收获贮藏及加工等方面为提高小麦丰产能力和质量、保障夏粮丰产织造提供了高效、有力的科技支撑网。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财政部、农业农村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涵盖小麦、水稻、生猪、蔬菜等50多个农产品,稳定支撑全行业覆盖、24小时支撑、全心投入的产业科技队伍,保障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最直接、最可靠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领先的示范县、示范村镇,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进农业机械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以高产为基础的高质量、绿色、环境保护 ’廖西元说。 (记者马爱平)


(作者:马爱平)

标题:“科技支撑夏粮丰收,“中国饭碗”端稳了”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