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2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题: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丝绸古道沧海桑田

新华社记者于涛

新疆龟兹石庙群中久负盛名的库兹千佛洞( 7月7日拍摄)。 新华社于涛摄

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苏地区,800多个石窟静静矗立在山顶悬崖上,眺望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阔和荒凉。 1700多年来,这些石窟见证了丝路古道的繁盛和汉唐文化的传承。

800多个石窟的形状不同,大的劈山而立,小的只有一个。 几千年来,这些石窟一直隐藏在汹涌的黄沙和群山之中。 近年来,随着文化财产发掘保护事业的发展,其神秘绚烂的面貌层出不穷。

新疆龟兹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在修补石窟壁画( 7月6日拍摄)。 新华社于涛摄

盛夏季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荒山和戈壁的热浪汹涌。 新疆龟兹研究院石窟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杨杰正和同事在某石窟修复壁画。 由于岁月的侵蚀,石窟壁画破烂不堪。 空之间狭窄,甬道狭窄,杨杰在石窟里仔细出入,用专业工具打扫,加强工作,很快出汗。

杨杰说,这里的山体是砂岩和泥岩混合结构,质量比较松散。 古人挖石窟后,先在石窟壁上涂草泥层,然后画画。 受气候变化、洪水地震等影响,目前这些壁画普遍存在甲、空鼓、酥饼等“病害”。

杨杰和同事每年从春末到深秋在石窟区工作,野外事务所在山下村落附近。 这些文保运营商平日的事业、生活都非常“安静”。 山区远离城市的喧嚣,事务所附近连市场、餐厅、理发店都没有。 山里的手机信号很弱,无法连接网络。 打电话需要去找空广阔的地方。

白天去石窟,晚上去宿舍,“两点一线”的日子,杨杰度过了十年。 现在,他周游着所有的龟兹石庙群。 他的团队为所有石窟壁画修复草泥层,空填鼓,加强彩绘,在方寸之间寻找历史遗存,最大限度地保护石窟原有的面貌。

新疆龟兹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在收集壁画的数字化新闻( 7月7日拍摄)。 新华社于涛摄

位于今天阿克苏地区的古代龟兹,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 “这里曾是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大都护府的治所”新疆龟兹研究院院长徐永明说:“龟兹石窟文化遗产是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结晶,源头始于丝路,始于汉朝,繁荣于唐朝,见证了公元3-13世纪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合并积累, ”。

“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尽可能长久地留下祖先文化的印记,让更多的人了解祖国西隈真正的历史文化。 ”杨杰说。

有趣的是,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为了保护文化财产而插入了数字化的双翼,“飞”达到了“云”的边缘。

目前,龟兹石窟数字化新闻收集工作全面展开。 研究院文化研究中心的李博从事石窟数字扫描。 “我们利用3d打印和数字打印等方法,复制石窟结构和壁画等各种文化要素。 ”

“用10平方米左右的壁画,扫描采集的数据量在30g以上”李博说,新闻展示终端无论是屏幕还是高模仿石窟,“我们在颜色浓淡和线条粗细等细节上下功夫,努力使公众面前的景象与石窟遗迹一模一样。”

徐永明表示,目前,龟兹石窟“云”博物馆和高模拟石窟展览已初具规模,这给访问者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体验,对遗迹的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疆龟兹石庙群一隅( 7月6日拍摄)。 新华社于涛摄

今年西北大学毕业的硕士生是龟兹研究院最年轻的研究者之一。 “95后”的她在校期间沉迷于“龟兹乐舞、龟兹绘画”,毕业后来到了这个诱惑她的灵魂的地方。

任盲说,现在很多年轻人成为龟兹石窟的新一代守护者,他们以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贯穿历史,连接“时空隧道”,向人们展示丝绸古道的沧海桑田说:“高山沙漠,阻碍了大家对丝路过去的探索和热爱。


(作者:于涛)

标题:“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保护 展现丝绸古道沧海桑田”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