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3字,读完约7分钟
编辑指出: 连日来,南方许多省份进入防洪期。 水情打动了人心,在防汛中如何拼命负责,向危险前进的样子也温暖着我们的心。
他们中有参与1998年防洪的老战士,“22年前是我,今天是我”。 有孙三代抵抗接力洪水,“长大后我就是你”。 在洪水的帮助下,这次挺身而出的“90后”“小时候保护了我”。 长大后我会保护你的”。
面对汛期的情况,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不分昼夜,筑起了安心的堤坝。 改变时间,面对一缕身影,像往常一样,勇往直前。 代代相传的防洪精神、连续不断的使命担当,给了我们战胜多次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守护万家灯火,守护美丽家园,我们“战斗”在一起,爱传播,信仰在接力。
98防洪老兵登上堤坝
“老队长告诉我的,我再告诉你”
徐宏伟(右二)正在为士兵解释泡泉的识别和处置。 黄勇摄
22年过去了,“70后”98的反洪老兵徐雄大率领“00后”和“90后”武警官兵,再次冲上鄱阳湖大堤。
7月11日7点左右,江西永修站水位暴涨至23.53米,超过1998年23.48米的历史极值。 全长41.78公里的永修县九合联圩受到冲击,泡泉、管涌险情频发,堤内2万多群众和5万多亩耕地岌岌可危。
奉上级指示,武警江西总队鹰潭支队支队长徐雄大迅速集结100名官兵,冒雨驰骋400里,于11日22时55分抵达九合圩城南村段,投入防洪战斗。 在狂风骤雨中,士兵们背在肩上牵手传递,用1.5万人的沙袋夺走了长约80米的围堰,直到天黑,危险的情况才得到初步控制。
整晚没合眼的官兵们瘫痪在堤坝上,泥土裹在裤腿里,汗水浸透了衣服的背部。 士兵脱鞋,脚板冒白沫,手臂上有道疤。 那一刻,徐宏伟仿佛看到了22年前的自己。
21日,“95后”士兵胡志明因中暑病倒,那一年,徐宏伟也在连续的高强度作业中倒在堤坝上。 当时,老队长匆匆赶来,把一瓶风油精涂在他背上,跪在地上半个小时,为他继续搔爬。 这次,徐雄大也用了同样的方法。
在这支以“90后”、“00后”为主的突击队中,许多士兵首次参加了防洪。 怎么分辨泉水呢? 你怎么堵住管涌? 徐宏伟伏在泥泞里,挖了一些杂草石头,手拉手解释。 “眼睛清澈,能听到水声,手摸温度,脚摸流速……”脱口而出的是老队长20多年前教我的战术“老队长教我,我再教你”。
截至7月21日,这支年轻突击队已经转移了被困群众2360多人,封锁了泡泉管涌24处,成功运走了砂石7.6万多人的袋子。
奔赴防洪第一线的日子是徐宏伟的儿子徐嘉叡中学入学考试的日子。 不在儿子身边,徐雄大觉得身边的年轻士兵都是自己的孩子。 每隔两个小时,徐雄大就会放声向官兵们在堤上涂上防护药膏,脚板、脚趾缝、后背……他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 “等洪水退去,我会把卫堤完好地还给群众,我的官兵孩子们也顺利地带回家。 ”。
岁月变了,战场变了,两鬓之间染上了许多斑白,老兵没有离开过。 年轻一代,继续抗洪,脸上还留有些许青涩,新兵勇往直前。
三代、半个世纪,接力赛采取应急措施防备洪水
“后面有田地。 请务必遵守Wei”
陈海波正在清理道路上的泥土。 徐靖摄
7月21日,天晴。 见到陈海波的时候,他带着村民在圩的堤坝上挖土。 中午,天气很热,很快,他的胸部背就湿透了。 趁天气好,要赶快加固圩坝。 此时,水库内的河水几乎与水库的顶部齐平,一望无际的河面上散布着树冠和探出头来的电线杆。
今年28岁的陈海波大学毕业后,回到安徽芜湖白茆镇大江村工作,至今已有5年。 在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期间,夏季防汛已经成为惯例。 “今年的汛情出乎意料的凶猛,暴雨不停,河水暴涨,巡视堤坝、建圩、采取应急措施成了家常便饭。 ”陈海波说。
17日中午,大江村协助圩西堤堤坝溢出,河水淹没农田,局势危急。 陈海波调整了几台挖掘机,不久就在水库里筑起了约50厘米宽40厘米高的田埂。 大家稍稍松了一口气,危险的情况突然出现,“快点! 发现管涌。 ”从人群中传来了尖叫声。
“咚”,陈海波跳进水里,一边用身体堵住管涌水流的冲击,一边说:“赶紧在我周围打了一桩,发现漏水的地方。 就在这里。” 随着一根木桩被打入水中,合作后圩终于冒了险。
一回到岸上,陈海波就成了“泥人”。 这时大家才想起他不会游泳。
“我忘了。 ’记者一听,他只回答了两个字。 “我们后面有2400亩农田,200多个房间。 Wei一定要遵守。 ”陈海波说。
在河边长大的陈海波,对洪水一无所知。 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陈海波老爷子陈永胜投入防汛工作。 扛沙袋,递石头,老爷爷和村民、人民子弟兵一起把洪水堵在房子外面。 由于劳动积极热心,陈永胜后来成为生产队长,每到夏天防洪也成了陈家的大事。
耳濡目染的陈海波的父亲陈传好从小就学习了如何抗洪,如何救险。 1998年,大江村再次受到洪水的威胁,陈传好和村民们每天都在堤防巡逻,冒险。 “我记得那时我才6岁,每天大人们都很累不想说话,但只要一抓衣服就跑出来了。 ”陈海波说。
小时候,一到汛期,父亲就不在家,整天围着堤坝。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明了每当祖父和父亲汛期的严肃和严肃。 “后面有我们的房子,只有把洪水挡在身体前面,才能保护家人,保护村民。 ”。
曾被洪水救起,但现在申请保卫堤坝
“现在轮到我接力了”
汪晗(右一)和同事们一起在堤坝巡逻。 范昊天摄影
星期天早上下了一晚上的大雨,湖北武昌江滩月亮湾轮渡码头4号门附近,河水流经江滩公园广场,码头门楼、绿化树和电线杆被水淹没。
穿着厚厚的军队绿色雨衣,戴着“防汛”红色臂章的汪晗,站在长江干涸的堤坝上,望着脚下台阶边的河水,皱起眉头,“现在的水位是28.4米,超过警戒水位1.1米。 天气预报说今后还在下雨,我们的堤坝工作不马虎。 ”。
“90后”汪晗是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徐东社区的网格人,已经在社区工作了5年。 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防汛事业。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升,各区防指紧急增派人手,加强巡堤检查隐患,实行全天候值班。 接到城里的消息,汪晗和同事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堤坝。
汪晗负责的区域是武昌江滩月亮湾段2.8公里的长江干堤,这里是武汉有名的防汛危险段。 轮到监视的时候,她每天不到6点就赶到监视点,和同事们沿着长长的堤坝开始巡逻。
巡逻堤坝时,汪晗要密切注视岸上的水位变化和水流情况,看看有无气泡和漩涡。 这是因为泄露了,管涌可能有危险。 一旦发现异常,马上记录下来,插入小红旗作为标志。 一回来就报告,水务部门就会派人调查危险情况,解决,排除。
汪晗对洪水的记忆来自1998年,那年她8岁。 那天雨很大,她早上上学,去学校停课了。 和几个同学在回去的路上,被淹到了大腿的位置。 他们害怕的时候,出现了几个穿着迷彩服的人,把他们抱在冲锋舟上,一个接一个地回家了。
“22年前,解放军叔叔帮助了我。 现在轮到我来接力了,”汪晗说。
汪晗和该集团巡堤的徐东社区副主任赵永忠今年52岁,1998年参与防洪,在武汉江堤守了一个半月。 “当时河边还是简陋的土坝,现在不仅有坚固的混凝土坝,还新建了铝合金移动装配式防洪墙,在原有的堤坝上高出了2米。 ’赵永忠说,他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 (记者戴林峰徐靖范昊天)
(作者:戴林峰徐靖范昊天)
标题:“守护家园 我们同在”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