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2字,读完约11分钟

南宁云-南宁信息网(记者李琴通讯员看冬)国务院办公厅上半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疫情影响稳定就业措施的实施意见,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了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缓解了疫情冲击对应届生就业的影响。 在众多毕业生推迟求职时间线、加入新的求职大军的情况下,2021届毕业生正在准备迎接“全年黄金期”。 疫情过后,在就业市场还处于恢复状态的今天,毕业生还会面临“最难的就业季”吗? 智联招聘对参与年秋校园招聘的大学生和公司分别进行调查,结合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发表《年秋大学生就业报告》,为准职场人群体提供择业、就业建议,并向各方提供年秋校园招聘全景

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度高,计算机、会计专业就业范围广

数据表明,职业与专业匹配度总体较高,专业对口仍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 其中,开发、制造、机械相关等技术类岗位的人才主要来源于工科类专业,这类员工由于专业门槛高,对口人才也有硬性标准。 经管类专业主要集中在财务、银行、投资等商业性质较强的岗位上。

除了专业和就业的匹配度之外,就业弹性和专业的长远前景也值得关注。 例如,会计作为通用性专业,在各行各业都保持着比较稳定的诉求,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包括销售管理、物流/仓储、法律/法规、旅游/管理等“不对口”的职业,跨行业。 但结合国内部分高校不招收会计本科专业的消息,如清华大学宣布停止招生,新增计算机和金融双学士学位,表明会计专业未来将受到数字化升级的冲击。 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会计职业竞争热度长期处于高位,意味着求职者多、公司诉求较少、是超出需求的职业。 数字化技能也成为目前公司向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诉求,市场上存量的会计人才拥有数据观察能力成为职业竞争的新芯片。

与会计专业相反,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近年来网络新闻产业和当前产业网络的快速发展速度自不必说,新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吸取了很多专业知识。 因为这种计算机人才在应用、软件、硬件开发方面具有很高的岗位价值。

工程专业的就业收入更高,机械工程专业以6851元的月薪居首位

监测2019年不同专业毕业生目前的收入水平,机械工程以6851元/月的速度位居高薪第一。 机械技术的迅速发展至今,不仅应用于机械产业,也应用于各行业不可缺少的创新推动力。 在网络迭代和新基础设施等新兴行业的繁荣下,公司提高核心研发能力的趋势已经形成。 因为这位机械工程专家的价值地位很高。

其他工程学科毕业生的收入特点仍然突出,在前十名中占第七位,在前二十名中占第十一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已经成为数字化人才的蓄水池,成为公司人才大战中的首要目标。

除了工程学的“硬核”人才外,工商管理( 6370元/月)、心理学( 6156元/月)、传播学( 5918元/月)也成为各学科的高薪代表。

双一流/211/985大学毕业生普遍高薪,清华大学毕业生月薪达到17682元/月

智联招募并跟踪了2019届毕业生毕业院校和平均月薪,整理为top50高薪院校。 毕业生收入高低与毕业院校等级形成有较强相关性,毕业生收入排名前50位的高校多为双一流/211/985类院校。 一方面,优秀的大学有更好的教育体系和资源,重视人才的形成和培养,另一方面,毕业大学的资质也成为了高薪领域、职位、公司招聘的门槛。

具体来说,清华大学以17682元/月位居榜首,北京大学( 15365元/月)、上海交通大学( 11199元/月)、浙江大学( 11137元/月),毕业生平均月薪都超过万元。 从专业上看,除了北京大学以外,其他三所大学都是理工类的头部学府。 另外,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理工科知名学校成为了“高薪人才”的摇篮。

届毕业生第一批员工平均初任工资为5290元/月

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届毕业生第一批员工平均工资为5290元/月,工资与学历高低成正比。 具体来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第一批员工的平均初任工资高于总体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本科和大专学历分别为5102元/月和4562元/月。 学历已经不是人才价值评估的唯一标准,但高学历人才进入职场后也有更高的起点。

单位的就业是毕业生的优先,其中9成以上已经正式开始就业

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公司开始秋招,四成以上的公司扩大招聘规模,半公司秋招计划面向2021届毕业生的半公司重视人才责任感,九成公司为职场新人提供培训。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未处理就业问题的毕业生心理状态已呈现“佛系”。 现阶段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只有63.6%的人选择了工作单位,比2021年低8个百分点左右。 部分毕业生正在转型为“慢就业”和“自由职业者”模式,分别达到15.6%和10.2%,明显高于2021年毕业生。

毕业计划与应届毕业生所在阶段密切相关,这次已经经历了就业洗礼,2021年打算进入就业生涯。 这两个小组的计划也大不相同。 无论如何,就业都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总体比例为66.2% ),但是随着就业模式的多元化和就业观念的转变,年轻人也在尝试着全职工作摆脱主要选择的观念,拓展缓慢的就业和自由的职业生涯。

截至2021年9月,在计划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中,92.9%正式开始走上就业道路,这一比例为2021年毕业生的86.6%。

23%的公司偏爱双重一流/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经管、理工专业很受欢迎

本次调查显示,民营公司以数量多、领域分布广泛的优势,仍在招募第一主力军,民营公司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35.2%的毕业生希望进入国企。

调查显示,37.7%的公司表示今年秋季的招聘门槛设定在普通本科以上,希望录取双一流/985/211大学和专科以上毕业生的比例均为23%。 此次参加求职的毕业生中,近9成来自普通本科和专科学校,双一流/985/211大学仅占6.4%,形成了双一流/985/211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专业方面,经管类专家的招聘最高,为42.6%,其次为工学( 37.7% )和理学( 36.1% )。 目前,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商业运营已势在必行,诉求不断提高,给经管、理工类专业毕业生带来了相对充裕的就业环境。

24.6%的公司更喜欢男性候选人,75.4%的公司认为实习是加分项

在公司的招聘偏好中,户籍因素并不重要,但性别差异依然存在。 在本次调查中,93%的受访公司不重视表明不重视候选人户籍性质的性别占65.8%,另有24.6%的公司倾向于男性,9.6%的公司关注女性。

针对户籍性质和性别,实习经历可以使简历出众,75.4%的受访公司表示将候选人的实习经历视为加分项目。

约6成的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疫情过后更重视公司的福利待遇

关于现在的就业情况,9成以上的毕业生说“我很难”,但是根据户籍的性质不同,难度的感觉也有所不同。 59.3%的农村户籍毕业生提出“非常困难,受到疫情冲击和经济波动等影响,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超过了城市户籍的53.5%。 认为困难但可以接受的城乡户籍毕业生分别为38.2%和33.8%。 虽然户籍不是雇主选择人才的标准,但进入农村大学生就业市场后的主观感受依然沉重。

因此,准职场人士的择业观念也越来越实用。 经历疫情后,55.7%的毕业生重视公司福利待遇,54.3%的人倾向于选择具有人性化制度和文化的雇主,46.3%的人向往有风险的大企业。

疫情不仅重塑了大学生的“理想公司画像”,也推动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主增强内生力量。 为了提高职场竞争力,45.9%的求职大学生希望不断提高专业技能,25.4%的大学生希望成为“斜杠青年”,利用灵活就业分散就业压力。

6成以上的毕业生为了就业而降低了薪资期望,2021年毕业生的薪资期望超过了届

虽然薪酬福利是毕业生求职时最重要的因素( 60.2% ),但63%的求职大学生仍将顺利就业作为第一要务,能接受实际薪资的比例高于预期,28.4%的人表示薪资不理想。

2021届毕业生的薪资比期望的要高。 毕业生期望薪资集中在4000元至6000元区间,达到53.9%,这一比例为2021届35.4%; 预计薪资将超过6000元的2021届毕业生达到36.8%,一般高于届。 经历了就业期后,应届毕业生更具现实主义精神,普遍接受理想和实际落差,但2021年比较冷静,依然对高薪抱有期待。

76%的毕业生在综合型招聘网站上就业,视频面试普及率接近一半

由于“大而全”的特点,综合型招聘网站是毕业生最普遍的选择,达到76%。 在校园招聘会、公司官网、公众号等媒体上找工作的有59.7%和48.2%。 此外,14.4%依赖熟人内部推荐,12.2%的目标是将实习机会变为正式岗位,10.6%的求职者直接通过公司hr邮箱毛进行推荐。

疫情期间,“无接触”招聘方式取代离线场景成为主流,至今仍在持续。 此次秋招期间,46.6%的应届毕业生喜欢视频面试,空中双选会和在线笔试也获得了三成以上毕业生的同意。

校园资源比较有效地促进了职业规划,约有7成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新闻

2021届毕业生作为在校生,倾向于利用校园资源进行职业规划。 其中,校内职业规划咨询( 44.3% )成为主流渠道,要求超过10个百分点的前辈分享经验( 41.5% ),参加校内分享会/讲座( 31.2% )的比例也超过了整体水平。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在线新闻采集最为常用,比占38.4%的毕业生更早面临就业,因此35.8%的毕业生通过实习体验了职场,2021届毕业生中只有29.6%选择了该选项。

在支持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69%的大学提供了新闻推荐,45.1%的大学直接帮助毕业生与雇主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6.7%的大学生表示学校不提供就业帮助。

高校在应届生就业方面应进行更充分的招商引资,另外,高校可以通过提前把握就业市场新风向、增设新兴专业、培养学生技能等途径,向市场输送新鲜血液以处理供需不匹配问题。

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规模的初次就业群体,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为874万人,2021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将继续创下新高。 受疫情影响,加上2021届毕业生求职时期,出国留学、创业等快速发展方向受到限制,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衡。 此外,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期望之间存在结构性失配的问题,各种因素促使应届毕业生在年秋季招聘中“亲身感受”。

综合调查和大数据,年秋校园招聘稳定的心理状态明显,可见现实主义之路。 另外,更多的毕业生除了职场就业外,还以创业、缓慢就业等形式进入社会。 对毕业生来说,冷静的求职心理固然重要,但一步也不着急,就业后再选择也是个好办法。 而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综合考虑专业背景、自身能力和领域的快速发展,结合用人单位的诉求、偏好,设立和调整比较就业期望,通过技能学习、科学评价和咨询、就业妙招学习等方法提高自我,成为“最难的毕业生,

(作者:李琴覃冬)

标题:“2020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高第一份从业平均起薪5290元/月”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