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9字,读完约4分钟
柯马凯今年69岁,在北京生活了50年。 从他的太姥到孙子,一个六代人在中国生活了一个世纪,见证了新中国辉煌而迅速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4年,科马凯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这是中国政府为了表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北京西校创办人科马科:我叫科马科。 1951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我父亲是英国人,是1938年来的中国。 我妈妈是加拿大人,她出生在中国成都。 要说我家和中国的因缘,那太远了,已经有好几代人了。
真正的“京腔”,古老的北京布鞋,自称“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 与普通员工住在北京的外国人不同,科马科家族从100年前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西校创办人科马科:之前我爷爷先来的中国,清末民国初年,在成都的大学担任教育学部长。 我祖母也在学教育。 她在成都帮我幼儿园和小学。
柯马凯说,在中国饱经磨难的战乱年代,他的祖先选择来中国,留在中国,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理想和追求。
科科的父母是共产主义战士。 20世纪40年代,两人受中国共产党邀请深入华北解放区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出版的人类学着作闻名海外。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协助造就了中央外事学校,即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成为了新中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 2019年9月,柯马凯104岁的母亲伊莎贝尔获得了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表彰了她为中国教育事业和中外友好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受家庭熏陶,科马科在英国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教了8年中文,1978年回到北外教书。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的外籍人士来到北京生活,但是当时的北京缺乏处理外籍孩子教育问题的合适的国际学校。 1994年,科马科和朋友一起开办了北京京西学校。 这也是北京最早的国际学校之一。
北京西校创始人科马科:我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朋友其实是同样的思想,认为我们不能把西方某校的办学模式带到中国来。 我们可以建立特色国际学校,与西方学校接轨,但可以让他们了解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无论是他来中国一两年,还是前十八年,我都希望他们终生留恋这份在中国生活的工作经验,和中国交朋友,和中国人民交朋友。
怀着这些理念,科马科致力于经营迅速发展的国际学校。 最初只有一个小学部,现在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年龄段,20多年来,接收了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的校徽由科马科自行设计,亲笔书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印章、简化的篆字、五颜六色的碎片,体现着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 这也是科马科自身经历的缩影。 他说,小时候接触到的中华文化,让他明白了和谐和包容。
北京西校创始人科马科:中国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主席说,可以大有作为。 我想工作。 感觉在中国可以施舍一点。 我觉得想工作真的能行。 例如,中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非常成功。 一个是对中国有用的社会体制,一个是合作,不是做,越来越强调的是大人物的利益和大人物的权利,因为以国家为家,所以我认为有这样的意识。
科科表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也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密码。 目前,中国致力于对外开放,分享快速发展成果,有助于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北京西校创办人科马科:中国这几年取得了话语权,参与了国际和平的建设。 我去尼泊尔、巴基斯坦旅游,去非洲,看到这条路,这座桥是中国人建的,修的。 我认为中国历来流传的对和谐社会、合作追求多于竞争的思想,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更加和平的世界。
标题:“我的中国故事丨柯马凯:红旗下长大 扎根中国搞教育”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