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92字,读完约9分钟
新剧《上甘岭》剧照
《环球》杂志记者/刘娟娟
阳光普照的硬汉、身手不凡的攀登方式、充满临场感的爆炸场面……这不是好莱坞大作,而是在舞台上现场上演的剧。 庚子之秋,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境作战70周年,迎来了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话剧《上甘岭》在国内许多城市开始了巡演。
上甘岭的故事是中国人熟悉的抗美援朝记忆,那部同名电影是铭刻在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主题曲《我的祖国》连续唱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感人。
但是,戏剧《上甘岭》并不是观众普遍观念中的“献礼剧”,每场演出都可以看到媲美好莱坞大片场面的野心。 几位主创人士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甘岭》不是“献礼”节点的昙花一现,而是要作为保存剧目长时间演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上甘岭精神的传承
在新剧《上甘岭》的艺术导演、编剧兼主演黄宏发的脑海中,上甘岭的故事由来已久。 他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写抗美援朝的故事,是我多年的梦想。 迄今为止,我写了一些相关作品,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故事,也看了抗美援朝的电影。 在我身边,很多长辈去过抗美援朝战场,部队文工团的老同志也去过前线慰问,他们给我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留在我脑海里。 ”。
与电影不同,戏剧受制于舞台空之间,不容易在不同的场景中自由切换。 剧《上甘岭》将场景聚焦于一个矿井。 在粮食短缺、弹药短缺、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系的狭窄坑道里,面对敌人强烈的炮火攻击,炊事班长老马、有学生气质的女卫生员、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守护和勇敢都流下了眼泪。 志愿军士兵与被俘美国伤员的互动,向观众投射了“战争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
作为军人,黄宏发对上甘岭精神有特殊的理解。 “这几年,我们的军队继续着上甘岭精神。 无论是面对唐山地震、淮河水灾、九江决口等灾害,还是老山前线的生死关头,我们都在思考上甘岭精神。 就是那样的防守,那样胜利的决心。 上甘岭的战士们是中国军队的英雄、模范和榜样。 山加令是岭,山顶是松,军令像山一样,视死如归,松柏长青,上甘岭上永远站着中国士兵。 ”。
上甘岭战役是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惨烈的胜利战役,美军先后投入6万兵力,出动3000架飞机和170辆坦克,不足3.7平方公里的己方位于上甘岭阵地,在44天的激战中,己方共歼灭敌人2.5万人。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带有381个弹孔的红旗被检阅,来自上甘岭之战。 中国人从小就被熟知的英雄烈士黄继光、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上甘岭之战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势头。
“上甘岭之战使全世界不敢轻视中国军队,不敢轻视中国人。 这就是今天的价值,”黄宏发说。
《上甘岭》的李东制片人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在创作过程中对朝鲜战争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明确的认识。 “抗美援朝这场战争,对新中国、对今天的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 上甘岭之战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也回答了我们演这部戏的意义。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看了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书籍、资料。 其中有美国人写的书,拍摄的纪录片,苏联的解密文件。 要理解美援朝,就必须回到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考虑当时的内外环境。 我认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8个字高度提炼了志愿军海外作战的意义。 ”。
李东希望这部戏能激起观众的有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也能探索或重温朝鲜战争的历史。 “70年过去了,如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不知道我们怎么走,我们就可以回顾70年前我们是怎么做的。 ”他说
戏剧《上甘岭》的排练,同样也是上甘岭精神的传承。 该剧导演李任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这部戏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舞台上表现当时年轻人的状态。 “一戏一格”是指统一演员的表演风格,“开始排练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员工坊,首先把演员身上以前的东西弄丢了,然后逐渐把属于这部戏的独特气质建立在他们的思维中、身体意识中、肌肉中。 我们的训练达到了什么样的强度呢? 演员们在训练中身体断了血流,不知道在地板上,但发现后就停下来了。 现在留在剧组的演员不是原来的班人马,练习都是好几个人在跑。 太辛苦了,做不了几次。 我们演员现在的身体状况是大多数剧团无法达到的。 其他剧组可能在休息的时候聊天或者玩手机。 我们组的男孩子们在闲暇时摔跤,或者每人都当兵。 ”。
新剧《上甘岭》剧照
舞台上的战争辽阔
表演艺术家黄宏发担任艺术导演、编剧和主演,中国国家对话剧场制作导演李东担任制作人,中国国家对话剧场优秀青年导演李任担任导演,话剧《上甘岭》创作《图兰朵》的国家剧场舞美导演高广健担任舞美设计,电影《荆轲刺秦王》服装造型设计师莫言 歌曲《红旗飘飘》的作曲李杰担任音乐总监,话剧《战马》的刘晓邑团队担任动作设计,电影《八佰》的特效团队设计舞台爆破特效……在这个舞台上制作的《顶配》团队,可以与电影《上甘岭》媲美
剧作家濮存昕看到这部剧后称赞道:“《上甘岭》给我们看了另一部久违的作品。 战争的主题素材在舞台上很难表现,但我们应该表现出来。 ”
确实很难,但是由于空之间的限制等因素,一点点的战争场面很难出现在舞台上。 李任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上甘岭》在舞台上部分再现了实际的战争场面,达到了特别身临其境的爆炸效果。 “由于消防安全的问题,舞台上不着火。 我们来到了“八佰”爆破特效团队,经过反复联合开发、实验,最终展现出了堪比火药爆炸的震撼力现场效果。 ”。
李东介绍说,让观众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舞台比电影更有特色。 “电影里的爆炸场面,观众看着会上瘾,但我觉得这是特殊效果。 如果爆炸发生在观众眼前几米以内,甚至烟雾降临,观众就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不仅是年轻的观众,老年人也喜欢这个现场体验。 ”。
为了提高观众的视觉感受力,《上甘岭》使用多媒体营造环境氛围。 坑道周围的山体、岩石、压抑的气氛,光靠灯光和舞美是不够的,需要多媒体协助。 目前国内外很多舞台都在利用多媒体,不仅起到衬托背景的作用,营造气氛的效果也远远大于实景。 丰江舟老师设计的多媒体效果,给观众带来了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 观众会觉得整个演出就像电影一样。 只要在舞台上演戏,我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奇观。 ”。 李任说
《上甘岭》的动作场面也让观众看到了真正的风格。 “演员必须将军事动作变为舞台动作,不仅具有美感,还像军人一样敏锐。 比如演员必须拿着枪快速穿越小开口,一开始谁也不能快速通过,但现在能像豹子一样“啪”地跑。 因为长时间没有努力训练,演员们不能这么敏锐。 ”。 李东说。
新剧《上甘岭》剧照
不说教的主旋律剧
新剧《上甘岭》由黄宏发带领《90后》众多年轻演员完成。 黄宏发对他们的表演给予了肯定。 “这部剧最大的竞争力是将演员调整为完美的群体。 观众表示,他很久没看这样的演出了,台上十几个演员用一种力量,而且表演非常认真,即使只有一两句台词的演员,也会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表演。 我想观众一定会喜欢演员们的这种状态”。
李任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很喜欢剧组的25岁左右的男孩子们。 “他们各自上台后,看起来真像士兵。 各自都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帅气团体,身高1米83左右。 我想这种充满了血统的戏一定会吸引女性观众。 这些帅气的男孩子在舞台上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会更加心痛。 我在现场看到很多女观众有时会流泪。 ”。
演这部戏的时候,李任心总是有道德压力。 “我们的演员25岁左右,当时的志愿军士兵大多20岁左右,他们睡在异国他乡,很伤心。 我觉得如果这部戏演不好,会对不起任何年轻人。 ”。
任何年轻的志愿军战士,既是英雄,也是普通人。 现代剧《上甘岭》在当时的战场上展现出了怎样的活着的人们是怎样的风貌、怎样的气质? 他们怎么说话? 他们有什么样的思考和逻辑?
黄宏发议员指出,这是弘扬甘岭精神的主旋律剧,但没有口号般的说教,是通过表现人物性格来支撑整出戏的。 好的戏剧作品,应该有场面,应该有留在观众心中的人物。 这部戏的人物都接地了。 ”
李任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他在导演过程中严格废除了口号。 “光喊口号我们是赢不了那场战争的。 当时的士兵依靠的是深入骨髓的信念。 这个国家已经遭受了百年屈辱,新中国成立后,所有人真的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是我的家,如果有人破坏了我的国家,我的家,我就要和他斗争。 保卫家园,争取生存空之间是最简单的感情和道理。 ”。
志愿军士兵和被俘的美国伤员之间的幽默交流,让观众们捧腹大笑,感触颇深。 李任说:“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争执不清。 每个人都说自己有道理。 所以这出戏我们不是说“不同”,而是说“一样”。 其实他们哪里有个人恩怨? 如果放下武器,19岁,20岁,一个本来应该在美国乡下种地,一个本来应该在中国的家里种地,也许大家可以因为某些原因坐在一起吃饭。 ”。
就像戏剧台词一样,“即使是敌人,在他放下武器的瞬间,我们也是亲切宽容的。 他们如果不上战场,其实就是普通的年轻人。 如果换个地方,换个时间相遇,他们本来应该是少年的朋友。 ”。
(作者:刘娟娟)
标题:“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