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83字,读完约7分钟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鲍宇雁实习记者孙璐】今天,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境作战70周年纪念日,70年的斗星移动,如今鸭绿江边,繁花似锦,绿草如茵。

那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组成。 10月7日,美方无视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迅速向朝鲜边境推进,准备占领全朝鲜,危机时刻,朝鲜党和政府要求中国出兵朝鲜,援助朝鲜,10月19日,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战场,

70年前,中国百万优秀儿童为了保卫国家,渡过浩浩汤,越过鸭绿江,给水深火热的朝鲜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希望,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两国的安宁。 他们有可爱的名字——中国人民志愿军。

之后经过五次大规模战斗,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开城板门店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至此结束。

这是一场发生在异域三千里河山的立国之战,无数充满热血的烈士被埋在他乡,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用生命书写的英雄史,支撑了赢得大国尊严的长剑利鞘。

这一年,正好相遇,是新千世纪第一个庚子年。 我们进入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珍贵的文物,找回了70年的回忆。

周巍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谱曲抄本

这首曲子是1950年11月26日下午创作的。 当时,周巍巍前往田汉住处听取了“全国戏曲业务会议”的准备工作报告。 他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时,头版刊登了“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名士兵的谈话”的文案。 文案开头引用了一首诗。 周巍巍被诗的豪爽气魄所感动,马上作曲,只用了30分钟左右就写完了歌。 歌名选择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首歌。

在此期间,一些刊物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转发了这首诗。 周巍巍感觉不错,把歌名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了这首歌。 因为当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所以发表时只是在周巍作曲上签名。 后来,部队经过多方搜索,找到了诗的作者。 他是志愿军炮兵第1师26团5连辅导员麻扶摇。

1950年10月,麻扶摇的部队奉命第一批入朝。 在入朝前夕的动员会上,感染了战士们高涨的战斗情绪,写了出征诗。 的诗曰:“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 中国的好孩子团结一心,援助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 。 之后,这首诗迅速流传到志愿军部队。

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在部队采访中听到了这首豪爽的出征诗,因此在他写的战地通讯中,引用了这首诗。 这是周巍巍看谱的出征诗。

着名作家魏巍巍手稿《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38军在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协助下,为保障中朝军主力在东线横城地区实施战斗反击,1951年1月25日~2月16日,在汉江以南依靠野战工程,进行了美军进行的保守防御作战

在这一战中,第50、38军牵制了美军第1、9军西线,枪毙了2万多名俘虏,有力保障了志愿军主力在东线的反击作战。

着名作家魏巍巍于1950年底前往朝鲜前线,与志愿军进行生活、战斗。 1951年,在汉江南岸战区采访了防守部队后,深受感动,挥毫写下了《汉江南岸的日子》。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是作家魏巍巍在朝鲜战场上录制的著名战地通讯,记录了志愿军第50军、第38军在汉江南岸阻击作战的英雄事迹,歌颂了志愿军英勇的牺牲精神。 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手稿对研究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历史有重要价值,是本馆的代表藏品。

1991年,魏威将多年留存的手稿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上甘岭粉末

白色花岗岩是由炮弹粉碎而成的和粉末,大碎石块1厘米左右,中型碎片0.5厘米左右,大部分呈小米状粉末,里面有5枚炮弹碎片。 这是目睹残酷战争的岩石泡沫和弹片,1958年,志愿军回国时,将其带回抗美援朝纪念馆捐赠。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受到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的全线战略反攻作战的打击,在战场上失去了主导权。 为了摆脱战场和谈判中的被动立场,美国在军事上加强了对志愿军防御阵地的攻击,10月14日,以美第7师、南朝鲜第2师各1部共7个大队的兵力,在300门炮、30多辆坦克、40多架飞机的支持下,兵分6路。 防守在两个高地的志愿军马上顽强反击,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从一开始以连为单位的小战役,逐渐升级,并迅速发展为大战役。 “联合国军”为了占领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目标,攻击一个山头阵地,一次拥有四五大队兵力,投入兵力6万多人,出动坦克170多人,飞机3000多人,口径105毫米以上的火炮300多人。 山石撞击后变成1米多厚的粉末,兵力、火力密集度、战斗激烈程度在世界战争史上实属罕见。 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样残酷的条件下,依靠以矿井为骨干、与野战工程相结合的坚实阵地,运用灵活的战略,顽强抵抗敌人营以上兵力的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650余次,进行了数十次反击。

志愿军英勇作战,不让敌人继续前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最终守住阵地,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政治部、司令部向白云山团颁发了奖旗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四场爆发,第50军447团奉命在白云山地区阻止美军。 白云山位于朝鲜汉江南岸,左翼为光教山,右翼帽子落山,相互依存,可控制水原至汉城的铁路和两条公路,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因为这个447团防守的白云山阵地成为美军攻击的重点之一。

1月25日,美军第25师的先头部队进入水原,与奉命守卫白云山前沿阵地的志愿军第50军447连队对峙。 1月27日2时10分,第447联队派出突击队夜袭水原,枪毙美军60多人,打乱美军对白云山的攻击部署。 28日凌晨,美军第25师1个大队协助5辆坦克,分3路向第447团防守的白云山前沿阵地的兄弟峰发起攻击。 志愿军第447联队以3个中队的兵力,在兄弟峰下的杜陵等地进行伏击,枪毙了60多人,粉碎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

29日早晨,30多架飞机、30多门炮掩护美军步兵,攻占了328高地和西峰。 下午,第447联队骑着它立足不稳定,反击,恢复阵地。 30日至31日,美军对兄弟峰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 第447联队坚守阵地,昼夜激战,击退美军多次突击,31日晚自发撤出兄弟峰阵地。

2月1日凌晨,美军开始入侵光教山。 守卫这里的志愿军官兵激战后,由于力量悬殊,16点阵地被美军占领。 随后,第447联队反击,恢复阵地。 此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战斗到5日晚上为止,第447联队达到阻止目的,被命令自愿撤出白云山阵地。

70年来硝烟散去,作家王树增在《朝鲜战争》中说:“不知道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流着鲜血倒在朝鲜土地上的年轻士兵的身影是否会像美丽的蝴蝶一样,留在不再经历战争的人们的记忆中。”

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境作战70周年的大会,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每当想到国家的金汤固,就会想起英雄的铁甲寒。 龙城飞世代相传,不允许胡马度阴山吗! 70年后,祖国大地、山河俱安,记住烈士的功绩,光辉不灭,永垂不朽!

(本文根据抗美援朝纪念馆提供的复印件资料整理编辑头发)

标题:“【追寻先烈足迹】文物中的抗美援朝”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