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几亩薄地赚不到钱。 我和村子里的很多人一样,只能打工。 ”。 想起往事,户陆兰珍不由得感叹,随后她换了话,说:“现在住在新大楼里,上班上班,好日子来得早。”
近年来,马山县吹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号角,更多的贫困者住在新的大楼里,随着搬迁的喜悦而来。 另外,也有对新生活、新工作的期待。 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制度、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等入手,马山县为新居民构建了温馨的家园,使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身镇”到“心镇”的转变。
截至今年6月,马山县完成安置房建设5279套,完成率100%; 实际入住的有5217户21800人,完成率为100%,其中脱贫的有5078户21265人,占总搬迁人数的97.5%。
日前,马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2019年考核综合评价“好”,受到自治区审计的激励。
稳定的饭碗充满了幸福
踏上脚上的缝纫机,皮革在双手之间不断移动,两个皮革半成品缝合在一起,很快就完成了手套,这是“上班族”徐玉光每天的工作。
两年前,徐玉光完全没有想到能过上如此稳定的生活。 “老家房子漏水,一下雨外面又下大雨,里面又下小雨,孩子读书也不方便”年12月,徐玉光一家4口从老家永州镇宁寿村皇来屯搬到易地扶贫搬迁点合作社区,在97平方米的新家,
和“以前丈夫出去打工,我在家有娃娃,生活压力很大”的社区几百位“留守母亲”一样,徐玉光一直在找合适的工作。
去年,马山县按照“搬家一户、财富一户、脱贫一户”的总体思路,由服装加工、皮具加工、电子产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公司进驻安置点扶贫工厂,为转移群众处理附近当地就业的问题。 徐光所在的板伏、合作社区看到机会,积极对接,成立富永扶贫工厂,重点吸纳建设阶段贫困家庭、就业困难妇女参与。 我听说徐玉光马上报名,免费培训后顺利进入公司。
“扶贫岗位离我家几分钟,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孩子在那边上学,各方面都很满意。 ”。 疫情防控期间,徐玉光的工作人员也未受到影响。 “只要做好预防管理,就想让机器不停,订单不停,一直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为了让移民“搬家、稳定、有事、致富”,马山县着手建设安置点扶贫工厂,一方面给予进驻公司厂房租赁费优惠、贷款优惠和扶贫工厂补贴等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整合多部门培训力量。
目前,马山县各易地扶贫转移安置所共有9家公司进驻扶贫工厂,带动周边群众和易地扶贫转移群众就业1585人,其中易地扶贫转移人口511人。
拆卸旧的三垦以恢复绿色[/s2/]
没人住,破烂空心村,会妨碍村子的整洁和美丽,造成土地的浪费。 去年以来,马山县没有解决问题,通过召开现场会议,引领典型示范,采用“1234567”从业法,切实拆除老三垦的员工。 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旧房拆除2296户23万多平方米、三垦1022户9.5万多平方米,问题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
在推进解体的复垦事业过程中,马山县认真总结经验,创新事业做法,探索和形成“1234567”事业法,即“摸”是底数。 组织人员到村屯开展调查,查明搬迁户旧房的结构,明确搬迁户的拆除意愿,根据户的措施,采取精确措施。 “二讲”讲述政策。 职工挨家挨户推行政策,与移民面对面陈述政策,讲道理,分析利弊,搞清旧复垦政策红利,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移民拆旧房子奠定思想基础。 “三分”将措施分类。 多次因家而异,不用一刀切,而是在危险的房间类、木瓦结构、泥瓦房类的前面拆除,属于无房间类不包括任务。 大众乐意,基本具备拆解条件的,半年内拆解。 对思想不通、政策不能理解的搬迁户实行缓解体,对思想工作畅通后要拆除的一户以上搬迁户和非搬迁户混杂的事实要求加以区别对待等。 “四拆”是指各项事业准备完毕后,组织力量进行旧房的拆卸。 “五补”在旧房拆除完毕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将奖励资金发放到转移地手中。 “六垦”清除建筑垃圾,按标准开展三垦、复绿事业。 “七挂钩”即将拆除旧建设用地,由县自然资源局按程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事业,将已结建设用地指标上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申请省际交易,交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扶贫转移等各项扶贫事业,全县扶贫事业顺利开展
完全利用拆除后的建设用地指标和新农村建设生态功能修复,马山县便利扶贫搬迁,拆除旧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复耕、复绿。 项目的节余指标用于省际交易,所得资金用于扶贫攻坚工作。 并把扶贫转移易拆旧复垦增减挂钩项目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以创造精品工程为目标。 (记者杨盛)
(作者:杨盛)
标题:“新居新生活 扶持有保障马山县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