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68字,读完约12分钟

图为湖南省凤凰县工代救济项目建设中的排洪渠

“如果使用人工,贫民会自食其力,代替劳动者进行救济,并不方便。 机器剥夺了小老百姓的利益。 ”中国汉代以来,就存在着“以工代救济”的经济思想。 劳动者救济是指“代替劳动者救济”,是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接受救济的人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代替直接救济的支援政策。

消灭贫困攻坚战开始以来,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三五”工代救援事业方案》,确定了新时期工代救援事业的总体要求、事业要点、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等,提出了探索创新以工代救援工程建设行业、扩大政策内涵的构想措施。 2019年6月,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工代救援政策作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扩大各地从业力,创新职工机制,进一步发挥工代救援“救济”作用,并成为“三区三州”等

为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在贫困县统筹整合开展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大力宣传劳动者救助办法的通知》, 预计用劳动者救援资金分期发放56亿元,在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的贫困劳动力之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扶贫攻坚阶段,劳动者救助作为重要的扶贫政策措施,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快速发展、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收入水平、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地区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为了应对疫情,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s2/

突然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给总决赛脱贫攻坚带来了挑战,对各项事业的任务提出了更重、更高的要求。

今年3月底,在四川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庭院村,当地村民何义让正在忙于铺路。 何义让是花园村六公司的建段立卡贫家,去年实现了脱贫。 受疫情影响,计划明年过后去做民工的他只能留在家里。 3月初,村里联系何义让村里的联户路项目,通过铺设水泥路,每天可以领200元的工资,何义笑了。

何义让的例子是四川省通过劳动力救援有力地实施了减轻疫情影响的缩影。 疫情过后,贫困群众无法及时外出工作,部分脱贫家庭增加了脱贫难,脱贫家庭也面临着脱贫风险。

“预计通过实施劳动者救援,将吸引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农村的贫困劳动力约30万人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业增收。 ”。 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保障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光荣脱贫,将劳动报酬从国家劳动者救助资金最低比例的10%提高到15%,该措施可向参与工程建设的贫困群众发放劳动报酬8亿元以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四川省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3月初,该委员会印制了加强工代救济工作的相关文件。 其中,对资金规模小、施工技术比较简单的劳动者救助项目,确定继续执行不招标的有关规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领导的合作社组织当地贫困群众组建施工队伍,进行建设工程。 根据文件要求,劳动者救助项目的劳务报酬应当按国家、省级发放的年度投资计划规定的比例以上发放,其中建设卡贫困人口发放的劳务报酬比例不得低于本项目劳务报酬的50%。

“劳动者救助项目可以直接带动贫困群众劳动者的增收,成效显着。 》四川省快速发展改革委负责劳动者救助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防控期间逐一发挥劳动者救助的“救济”作用,组织当地农村群众特别是暂时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参与当地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在四川汶川县,作为工代救灾示范工程,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小流域管理、领域综合开发、草场建设等,优先支持扶贫集中布局区公益性设施和后续产业基地(园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四川省积极主动为劳动者代筹救灾资金32.287亿元,市县划拨2.012亿元,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2768万元。 实施项目1384个,组织32539名群众参与劳动,其中贫困人口15690人,占48.2%,目前已发放劳务报酬2.273亿元。

在湖北省秭归县,工代救济示范工程项目是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张家湾至黄埔的经济断头路建设。 该县位于长江上游北岸,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三峡库区、边远山区和秦巴山连片的困难区。 秭归县漏滩乡万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其首要贫困原因,有贫困家庭165户395人。 蔬菜800亩,产量160万公斤,药材种植规模达150亩,但由于道路不通,销售是村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肩上扛着10多公斤,运输价格极高,当地群众把金饭碗 2019年,当地计划利用劳动者代收救灾资金240万元,撬动交通、扶贫资金120万元,建成贯穿全村全长11.3公里的扶贫通道。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晴雨通行,打破该村快速发展的瓶颈。

“以工代赈助力脱贫攻坚的“发改实践””

疫情期间,秭归县在工代救济示范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防疫管理,及时恢复工作,自主承担社会责任,除管理岗和技术岗(共4人)外,食堂炊事员、挖掘机操作员等其他单位均吸收当地群众劳动者 随着项目的推进,将继续吸纳当地15名劳动者群众,将人均工资提高到每天180元。 公司将根据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尽量从当地购买和生产生活物资,每天平均购买250元的蔬菜、320元的培根等必要物资,优先从扶贫户购买。 项目中使用的辅料,如木方、块石也向当地贫困群众购买,不仅降低了辅料运价,还促进了部分有资源的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从而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公司盈利。

秭归县万家村是湖北省级深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贫乏。 施工单位积极与万家村团队合作,发挥施工方机械、人员等特点,精准扶贫。 建设公司协助村两委开展道路养护,在恢复第一时间安排机械和人员养护村列养道路,共投入65小时、人工12个,确保了道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冬季脐橙等农产品。 建设公司还积极上门援助,向广大困难群众输送了米、油等生活物资和人均1000元产业快速发展援助资金。

瞄准重点,集中处理深贫困地区的特殊困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获悉,近年来,通过工代救援资金安排向“三区三州”等深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支持深贫困县和深贫困农村,统一支持易地扶贫转移安置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各地围绕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乡村公路、小流域管理、草场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处理影响脱贫攻坚决赛的突出困难。

新疆南疆四地州是“三区三州”之一,贫困人口占全国“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的近一半,有22个深度贫困县,是自治区脱贫最难的硬骨头。 两个县中有12个在2019年摘帽子,10个在年摘帽子。 为了攻克坚中之坚,新疆在分解并以工程款发放救援资金时,重点投向了包括南疆四地州在内的深度贫困县市。 结合脱贫时期,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处理贫困群众最紧迫、最突出的困难,确保资金安排精准。 2019~年,南疆四地州资金28.91亿元,占全区99.6%,其中深贫困县资金26.3亿元,占全区90.6%。 工代救援资金的精准投入,比较有效地改善了南疆四地州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巩固了快速发展后的力量,弥补了短板薄弱的项目。

和田地区位于和田县,在当地投资5910万元建设万亩葡萄基地,作为易地扶贫转移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依托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643.19万元,900多户贫困家庭受益,培育了后续产业,增加了贫困家庭收入的双赢效果。 和田地区策勒县将工代救济项目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实验区安置点,配套养殖4900平方米、红枣种植基地11860亩。 人均按3亩标准布局耕地,吸引移民种植特色红枣和林下作物,收益533万元,成为支持移民长期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 并在项目建设中为搬迁目的地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10余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700余元。 克州阿合奇县依托工代救济项目,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建设、草场建设、小流域管理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当地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工代赈助力脱贫攻坚的“发改实践””

四川省旺苍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5? 12”是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且是上世纪90年代全国闻名的“想吃苦、不想吃苦”的“大茅坡精神”发源地,总人口53万,其中建设卡贫困人口5.08万,贫困程度较深。

年,四川利用部分利用工代赈中央资金,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试点,项目区覆盖旺苍县高阳镇古柏、关山、双下午3个贫困村。 旺苍县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和公司自筹资金,累计投入1410万元,新建茶地200亩,种植、补充茶叶200亩,建设乡村道路、生产人行道和配套渠系,改建茶叶加工厂1730平方米,相关设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旺苍县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中心,积极探索“龙头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民”的工代救济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扩大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迄今为止,旺苍黄茶多次与栽培结合,生态循环、绿色迅速发展,实行“猪-沼-茶”、“鸡-粪-茶”的栽培循环模式,建立了高标准的有机茶园。 养殖场建成后,通过订单式生猪和鸡鸭鹅养殖,每年可出生猪500头,鸡鸭鹅5000头,实现年利润25万元。 400亩高标准有机茶园稳产期年产值可实现200余万元。

“以工代赈助力脱贫攻坚的“发改实践””

“一石多鸟”通过工代救济政策实现多功能化[/s2/]

湖北省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山区,汉江中上游汉水与丹江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秦巴山领域扶贫开发要点县、湖北省9个深贫困县之一。

年,丹江口市利用中央资金450万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在习家店镇茯苓领域实施工代救济示范工程,除少量技术岗位外,吸纳当地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组织当地劳动者群众300人,劳动报酬75万 当地群众通过在家门口活动获得报酬,增强了集中力,激发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项目实施后,通过招商引资,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企业以茯苓村为轴心,辐射带动马家院、陈家湾村,移动当地3000亩土地建设特色农博园,采用“龙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在小区工作赚取工资,农博园春、夏、秋营业旺季,平均每户增收1万余元。 目前,习家店农博园已成为集林果花卉、苗木栽培、畜牧养殖、乡村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年被湖北省农业厅、省旅游快速发展委员会授予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以工代赈助力脱贫攻坚的“发改实践””

湖南省凤凰县是武陵山领域的深贫困县,建段立卡贫困人口8.9万人。 年来,凤凰县因地制宜,发挥各种“救济”劳动代的作用,用劳动代的救济方法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纳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增收,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凤凰县利用劳动用工救济资金500万元,实施阿拉营镇龙井村等贫困村领域综合治理项目,覆盖龙井和安井2个行政村,850户3220人,其中建设卡贫困户206户844人。 项目实施复印件为改造灌溉渠1683米、灌溉渠378米、排水渠87米、机械耕作道6537米、机械耕作道3112米及相关附属配套等,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于年3月完成。 项目实施效益显着,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获悉,“十三五”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劳动者代救灾资金近300亿元,吸纳100多万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30多亿元,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发展了许多基本农田、农田水利。 在比较有效地改善贫困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得到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衷心支持,被称为德政工、民心工程。

用劳动者一代的救济,写脱贫的故事,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和“我想发财”的动力,夯实贫困地区脱贫的基础,加快贫困群众脱贫的步伐,不仅为《脱贫答卷》增添浓墨重彩。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标题:“以工代赈助力脱贫攻坚的“发改实践””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