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6字,读完约3分钟

“1937年8月,侵华日军从罗泾小川沙登陆,我出生两个月,叔叔从剪辑篮中选我为唐行,是因为我也是活在日军屠刀下的幸存者。 ”。 83岁的沈同宝老人平静地讲述了硝烟中的往事,脸上满是水沟。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1932年的“一二八”和1937年的“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都在上海宝山。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一面大石上记录着血染的网页。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入侵上海,我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 9月1日至7日宝山县守军姚子青营多次抗击日军猛攻,全营壮烈牺牲,姚子青29岁。 ”。

宝山是上海的入口,位于长江出海口,地形平坦,连接京沪铁路,是港口必经之路。 因为这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曾任国民革命军营长的姚子青率部600人,日军2500人在坦克、飞机、舰炮的协助下进攻,浴血保命宝山。 淞沪抗战纪念馆建于当时的战斗遗迹,这里也是“姚子青营”壮烈殉国之地。

作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馆长,唐磊熟稔这段历史说:“这是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战役费时费力空,为持久抗战打下了基础,留下了力量。 经过三个月的充分准备,战争为上海和华东沿海地区的工业内迁,物资、设备和公司机构的转移抽出了时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众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和必胜的信心。 ”。

唐磊告诉记者,如何让观众从专业的角度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史,也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使命。 记者看到,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正在推进二期扩建工程的实施,在老馆东侧,新建成的上海抗日战争纪念馆已经进入布展阶段。 《呐喊》《血泪》《硬土》《堡垒》《怒吼》《同盟》《凯歌》将展陈分为7个部分,通过大量史料、文物、照片、艺术创作,呈现沉浸体验、场景演绎、情景化空之间等多媒体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和抗战时期的特殊形势,决定了它在党领导下的沦陷区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典型意义。 ”。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韩洪泉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不断挖掘红色教育资源,作为上海市首批“四史”学习教育推荐会场之一,淞沪抗战纪念馆今年5月创新推出红色宣传明“四史”活动,参观“展馆+烽火讲堂”的微课 除阵地课外,还推出“移动教室”,讲解员发送“微课”,扩大“四史”的宣传辐射面。

在此基础上,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整合了辖区内红色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特点,结合抗战纪念设施的挖掘利用,丰富了“四史”教育红色研学游路,包括展厅讲解、景点探访、社区讲座、在线直播等多种形式

淞沪抗战纪念馆两面挂着抗战老兵头像黑白特写的照片墙。 “退伍军人是宝贵的财产”唐磊告诉记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2005年采访了60多名抗战老兵,整理了采访资料,出版了3本《口述淞沪抗战》,采访录像被录用为馆员,目前这些

“旧的东西更有血有肉,更有情义的英雄形象。 这种将红色文物“开口说话”的说法,将历史更深入地渗透到人心。 ”观众有留言。 河水奔流,晋元路、八字桥、孤军营、番禺路伤兵医院、天通庵、蕰藻浜季字桥、张华滨、公大纺织厂、汇山码头……在这座城市,战争的印痕依然可辨,其精神更是深深注入城市的根脉。

《光明日报》(年07月24日03版)记者颜维琦


标题:“在上海追寻淞沪抗战的印记”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9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