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61字,读完约11分钟
“生活还离不开味噌汤的味道,但日子早就翻天了。 ”。
水路还是当时的水路,奋斗精神不变,曾经全力建设边疆,现在已是全面小康的较量
“蓝色发动机”让曾经是开放迅速发展的“口袋底”的延边州,踏上了奔向大海的新旅程
文|《望》信息周刊记者陈俊宗巍金津秀。
/ S2// BR// S2 /
盛夏的长白山下,海兰江畔,树绿苗青山花红,到处充满活力。
50多年前,一首《红太阳照射边疆区》歌颂了延边各族儿童建设边疆的昂扬斗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族群众继续奋斗,为脱贫攻坚,摘下了所有贫困县脱贫的帽子。
记者深入延边州社区村屯、农田地头和工厂现场,记录了一切脱贫致富之路的生动故事,也勾画了这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贫困到富裕的历史变迁。
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民俗村的朝鲜族民居( 5月7日拍摄)许畅摄/本刊
泡菜、味噌汤:用舌尖摆脱贫困的“味道”
蜿蜒的海兰江,从长白山奔流而下,流经龙市,滋润着被称为“平冈绿洲”的肥沃稻田。 夏天的“平冈绿洲”很美,一片稻田五彩缤纷,绿稻秧随风摇曳,稻田映出蓝天白云。
进入附近的光东村,道路干净,庭院干净。 村民朴春子的院子里,棚膜下种着绿亩蔬菜。 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房间里,有1米见方的朝鲜族特色灶台,也有现代化厕所。 朴春子从干净的厨房里出来,摆了一盘泡菜、味增、牛肉、明太鱼……她说:“生活还少不了味增汤的味道,但日子早就翻天覆地,变得更富裕了。”
接触朴春子味蕾的记忆,还在延边博物馆内的历史照片中展出。 牵着牛耕田,缠着裤子插秧,拿着镰收割……历史记忆向从延边各民族群众开垦的荒田中摆脱贫困的时代变迁。 延边博物馆副馆长崔明玉说,在过去,说起朝鲜族,大多会想到泡菜和味噌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的真实写照。
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延边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214万多人口中朝鲜族占36.3%。 作为吉林省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延边州属于高寒特困领域,“八山一水半草半田”,耕地面积少,经济基础差,人口流失。 延边州8个县市中有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末贫困发生率达到29%。
消除贫困之战开始后,精准扶贫措施得到大力推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进入汪清县桃源小木耳产业园广阔明亮的工厂,智能机器人正忙于搬运菌袋。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林区,历史上被称为“黑木耳千担县”。 过去,小作坊式生产多,质量参差不齐,好的资源回不到好的利润上。 近年来,汪清县一步步建立了45个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进入国内黑木耳高端市场,木耳销往北上广,村民人均年增收3400元。
延边有句谚语说:“即使自己饿了,也要喂家里的牛吃。” 让牛吃年糕,喝温水,让牛住暖房,延边黄牛在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五大地方良种之一,延边黄牛肉质鲜嫩,但产肉量少。 如何把养牛这个从古至今传下来的产业变成扶贫产业? 延边当地政府一方面加快培育延边黄牛品种,提高出肉率,增加养殖收益,另一方面探索“公司+农户”扶贫模式,抱团入市,打企业牌,降低农户风险。
近年来,当地通过使延边黄牛与法国利木赞牛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延黄牛。 延边州农业农村局副调查员薛双贵表示,目前延边养牛约30万头,其中7万多头为延黄牛,与市场上普通牛相比,延黄牛每斤至少多卖10元。 龙井市东盛涌镇的农民刘景义从4年前开始养牛。 由于家里耕地面积小,没有放牧场所,他与当地龙井犇福清真肉业有限企业合作,用管理方法收养了6头牛,在这家企业打工,每年至少收入三四万元。 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当地养牛企业的广告积极走出延边。 狍福企业的产品已经进入万豪酒店等高端市场,每斤牛肉售价90~100元。 产业链的展开,附加值的提高,刘景义这样的养殖户更是受益匪浅。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木耳、黄牛,朝鲜族群众餐桌所需的泡菜已经产业化,不仅点燃了全国,还以地道的口味和过硬的品质出口到“泡菜大国”韩国。 安图县新乡“森林黄金”桑黄在热气蒸腾的塑料大棚长大,每公里至少销售6700元。 在龙井市三合町天佛指山,每到松茸季节,日本、韩国的客人都会相继涌入,进行订购。
自古流传的味道没有变化,生活越来越富裕。 2019年4月,龙市、龙井市、图们市摘下帽子,今年4月,安图县和汪清县摘下帽子。 年以来,延边州出现了304个贫困村,2.9万户,4.9万人脱贫,各民族群众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红色太阳照射边疆:在歌声飞扬中奋斗
“红色太阳照耀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20世纪60年代,龙县文工团演员金凤浩到农村采风时,被当地群众建设边疆的奋斗场面深深感动,创作出染红大江南北的“红色太阳照耀边疆” 歌曲中所唱的“引水上山”发生在今天的龙市崇善镇的天上村。 当时,人们利用“虹吸”原理,将河水引到比水面高60米的山顶平原,灌溉肥沃的水田。
水渠环绕村子,水流潺潺,灰瓦白壁,村容整洁,现在的天上村子成了“美丽乡村”的代表。 村上书朴东变说,水路还是那年的水路,奋斗精神不变,曾经全力建设边疆,现在正在较量全面小康。 这几年,天天村的大米打响了企业品牌,卖出了高价。 朴东变说:“我们还不满足。 探索农村电商、味增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
与全国许多地方相比,延边脱贫攻坚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也有自身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韩建交,韩国朝鲜族群众背井离乡,利用语言特点去韩国打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贫困化”加剧,人少,人穷,人穷。
在图市月晴町水口村,300名以上的村民中98%是朝鲜族,外出打工最多的情况下占全村总人口的80%,剩下的多为老年人的病假。 房子长期失修,村子一片萧条,村支书金光秀上任后,决心"不能这样下去" . 他带领村民建立了延边州第一个股份制合作专业农场。 金光秀说:“一开始只有两台拖拉机,但大家都很起劲。”金光秀说,几年前的农场之所以不给大家分红,是为了多买几台农机。
“走着的人不想回来。 一个是讨厌村子的倒塌,另一个是担心没事吧。”金色的表演说。 延边瞄准精准扶贫的力量,继续改善村容村的容貌,让剩下的人过上好日子,让在外的人回家乡。
厕所难是阻碍延边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也是难以导致返乡的短板。 延边开展了“厕所革命”,推进了冲水式厕所和卫生干燥厕所,目前完成了4万户以上的厕所改造任务。 在水口村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家家户户使用室内厕所,在村里建造地下的污水管网。 村子变美了,从韩国打工回来的人变多了。 63岁的水口村村民金今烈在韩国打工十几年,回村开烧烤店,每周末很难弄到一辆。
在龙井市东盛涌町勇成村,从韩国回来的村民俞玉姬盯着自古流传的味增产业,通过打工积累,开设了朝鲜族味增加工厂。 的大酱味道纯正,龙井市一点酒店纷纷找她订货,产品供应不足。 加工厂从年产3000斤到7000斤,规模不断扩大,“酱阿姨”越来越大。 俞玉姬说,过去做朝鲜族味噌是朝鲜族女性的“必修课”,近年来,这项技术被机器生产取代,但很多人怀念过去的味道,以前味噌市场潜力巨大,像在村子里做味噌一样赚钱。
龙市南坪镇柳洞村,85后金浩大学毕业后主动回村,带村里人种五味子,民宿旅游,村里建篮球场,家里家用抽水马桶,让老年人中午也吃营养餐。 汪清县天桥岭町天平村认为“要做点什么”的第一书记伊学义干脆把妻子接进村里,夫妻伙伴协助消除贫困。
消灭贫困的攻防绝不是孤军奋斗。 年10月,宁波与延边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宁波为延边安排建设资金8.78亿元,实施建设项目202个,22家浙江企业相继落户延边。 以“水田共享”扶贫项目为例,两年来宁波鄞州向龙领取1.4万元水田,增收2000多贫困人口。 现在,在延边各县市的大街小巷,操作宁波口音的人很多的宁波,来自延边的大米被更多的家庭餐桌标配。
家乡贫困县一切脱贫消息传来时,83岁的金凤浩在北京家中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到窗前,“拦河筑坝,引水上山”的旋律响彻内心,依然斗志昂扬
金达莱花开新枝:从“电商航线”到“海航线”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20世纪80年代,贺敬之在延边考察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每年初春,长白山下依然春寒料峭,但山坡上的金达莱不得不冒着严寒与雪作斗争。 在延边人民心中,冰雪中绽放的、山石上更艳的金达莱,象征着朝鲜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龙蒲高速公路桥下,有着百年历史的朝鲜族村落“金达莱”民俗村,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紫菜包饭、烧饼、冷面、长鼓、伽倻琴、洞箫,这些朝鲜族特色项目去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40多万人。 村里还建立了民俗体验中心,培养了泡菜生产加工公司。 村民李月顺的房子改成民宿,每年多赚4500元。 “种了半辈子,现在成了房东,”李月顺说。
在离“金达莱”民俗村不远的龙市城区,有一个叫“金达莱丝路”的EC平台。 进入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EC平台实体店,上下两层分为农特产品展示区、民俗产品展示区和电商直播区等不同功能区。 架子品种繁多,穿着印有桑黄、蜂蜜、木耳等“穿”朝鲜族元素的“大衣”,大米像月饼一样放在朝鲜族特色礼盒里,枕头、草编等列入对方礼物的朝鲜族符号也很突出。
“这些想法来自北京的年轻队伍。 他们把当地的扶贫特产做成朝鲜族的文创产品,通过EC平台销往全国。 ”。 龙市商务局副局长刘忠仁说。 截至去年年底,龙市76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通过“金达莱丝路”EC平台销售278万元的农特产品,扶贫已成为美丽的产业和创业乐园。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万根多年来研究延边农业农村问题。 他说,长期受到农村劳动力短缺、交通拥堵等瓶颈的束缚,延边许多农产品无法走出村庄,难以转化为增收致富项目。 “金达莱丝路”等EC平台出现后,老年人在村里也可以销售商品,比较有效地处理了人少人老、商品难卖的问题,脱贫攻坚、农村电商与返乡创业实现了深度融合。
5月15日,满载220个集装箱玉米的“海丝路1号”停靠青岛港。 珲春市航务局副局长张亮表示,这是“珲春-扎尔比诺-青岛”航线,也是继“珲春-扎尔比诺-舟山”之后的另一条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
近海不依赖海洋,使延边州成为开放、快速发展的“口袋底”。 2009年国家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延边成为吉林省开放的“窗口”。 年图: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进一步凸显了延边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今年4月底,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建设吉林珲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示范区的信》,延边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阶段。
目前,随着吉林“租船海”战术持续推进,以珲春为起点,经由俄罗斯扎尔比诺港至中国沿海港口的航线逐渐增加,为吉林玉米等大宗物资南运增加了新的通道,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截至目前,珲春市跨境运输线路已运营29次,商品价值超过7亿元。
向着大海迅速发展,“蓝色发动机”被注入吉林这个农业大省,曾经是开放迅速发展的“口袋底”的延边州,踏上了面向大海的新旅程。
标题:“了望”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