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1字,读完约5分钟

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助鄂疫医疗队约180人出发返回北京。 这是队员们撤退前集结的。 新华社熊琦摄影

肺毛玻璃样的影子、漫长的诊疗队伍、超员的病房……年初,面对突然的疫情,国家援助鄂疫医疗队站了起来,逆风援助武汉。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谁。 ”

重症监护病房里,病毒肆虐期间,每件防护服都有不朽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承载着医生、患者的希望。

逆风拿甲,“去患者的床”

1月23日,武汉“封城”。

当天,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发出给全体党员的公开信,仅18个小时,全院3306名同志就报名战斗。

第一时间选择了呼吸、感染、重症专业的精兵奔赴湖北,在48小时内完成重症病房的改造,建成后接管重症病房……每个人都瞬间应援,展现出了“风暴之眼”中的“协和速度”。

瘟疫如火如荼,却挡不住面临困难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队员们。

面对未知病毒,如何聚集羊群力量,变成一根绳子? 医疗队组建前线核心小组,每晚8点召开员工例会,对比临床问题,不断优化调整诊疗策略。

面对众多复杂的病情,如何保证救治规范化制度化? 医疗队因地制宜地建立了40多个规章制度,强调“到患者床边”。

对于重症患者,如何保证个人施治有效? 医疗团队使用多学科协作、各方面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形成“每人之策”。

告别家人,逆行,平凡的身影挺身而出,开始了带着生命走向使命的旅行。

出征前,一位母亲整晚没睡,从凌晨3点开始蒸馒头为前往前线的儿子送行。

有人从头到尾没有告诉父母,母亲从电视上看到信息,哭着打来电话。

有人向3岁半的儿子解释说,自己去了武汉这个地方“打怪兽”……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口罩、口罩、三只医用手套……白衣战士们脸上留下的口罩痕迹,是逆行战“瘟疫”的勋章。

尽可能不放弃希望,竭尽全力

当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援助颌抗疫医疗队交接的病房出现紧急情况:患者徐叔叔入院时病情危重,经全力救治,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专家组会诊后尽快进行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刚上完夜班的麻醉科医生姜华接到医院的电话,马上开车回病房。 在病房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朱凤雪带领医务人员认真梳理流程,判断风险点,做了相应周密的准备。

一切就绪,病人的气道开放。 避开涌出的大量口腔分泌物,姜华熟练地用喉镜引起会厌,拔出导气管,放置牙垫、气囊使其膨胀,2分钟内吸气。 固定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调整参数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重症患者的救治是生死搏斗的攻防战,场均为硬仗。

3月3日晚,47岁患者突然病危,呼吸心跳停止! 原来,这位患者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坏疽,脚趾坏死脱落,许多内脏器官被潜在破坏。

10万火急时,在北京医院外科icu副主任常志刚的主持下,由外科icu、肾内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立即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 ecmo )装机救治。 随着机器的运转和不断的调整,患者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逐渐好转,情况开始逐渐稳定。 血氧饱和度达到100%的瞬间,在场的全体医务人员不由得伸出了手!

常志刚说:“虽然刚刚经过一夜的奋斗,但看到患者重新燃起希望,大家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由医生负责,英雄如此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是1月18日抵达武汉的国家卫健委高级专家组中唯一的重症专家。

为了尽快探索旅行较为有效的救治方法,杜斌日夜不停地问icu :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巡视5家医院的icu。 最久以来,他穿着防护服在icu忙碌了10个小时。

从武汉前几个临时icu的规划和建立,到不顾安危实施气管插管,杜斌的早期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等重症救治经验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为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在危险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解释为“分秒必争”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带队及时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急救经验,参与第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编制,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中国的智慧、中国的防控政策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护士们在上班前,通过微信事业群事先了解患者的情况,确定每个患者的护理重点,每次接触患者都有计划地进行,保证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护理,不减少体力浪费和物资消耗。

打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工作记录,长长的任务清单令人震惊:护理判断、病情提醒、呼吸机管理、管道护理、饮食营养、皮肤护理等,各项工作文案又细分为一个小项目,成为更细致、专业的操作要求。

用这样无悔的付出,写下了医生的负责人——

知道患者多,病情重,夜班刚结束,回医院支援到凌晨,负责。

忍受大汗、头痛、胸闷、急促的心跳,百爪般的饥渴感和胃痛,负责。

还负责近距离护理气管插管患者,为患者吐痰、翻身、协助大便。

在被雾和汗淋湿的医疗护目镜后面,白衣天使担心患者的眼球,是成千上万患者的希望之光。

向危险行动,无悔承担责任,英雄就是这样的样子。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陈聪、屈婷)

标题:“你的名字,我们的希望记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