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厅全员全天候为工作记者叶祯进行了拍摄

救护车在市区运输人员见习记者苏昭宇拍摄中狂奔

去年年初,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急救转运特勤站和急救转运特勤队。 今年1月14日,南宁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后,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派出第24批特警队员前往特勤处。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兵分两路记录了这位最美逆行者的工作。

南宁120新型冠状肺炎急救运输队的人员、车辆全部集中在特勤处管理,队员们承担着确诊、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等的急救运输工作。 不发生交叉感染,转运站全体医务人员住宿、集中工作,隔离其他地区。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通信调度科科长罗春婷表示,14日以来,南宁急救医疗中心“120”的咨询和急救电话激增至平日的3倍。 指挥大厅为此增设了6个座位,全员全天候工作。

连线

所有人都在满负荷运转,不能约定什么时候回家

因为情况特殊,记者不能进入特勤处采访。 昨天上午,在市卫健委4楼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调度厅,记者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在急救转运站工作的特警队员进行了视频对话。

去年1月29日,第一批急救运输特警队进驻特警站,兰卫华与其他28名队员一起在这里奋斗。 今年1月14日,南宁市出现确诊病例后,她再次站起来,带领队员进入特务站。

“昨天是迄今为止任务最重的一天,所有队员、所有班次、夜班、中班、白班,都是满负荷运转,一天跑了约70次,运送了约200人。 ”。 兰华说,进来后,他想做得更好。

队员韦兰·简告诉记者,入住前要和年幼的女儿告别。 女儿说:“妈妈记得杀了病毒回来。” 韦兰珍说,不能答应孩子什么时候能回家。 “这是我们的责任范围。 这是我应该做的,家人也理解”。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司机杨勇强说,由于全天候连续作战,大家确实很辛苦,但我知道自己熟悉运输流程,配合同乘人员的医生和护士,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执行运输任务。

现场,现场

运输业者将增加4、5倍,6辆车将全天候连续运转[/s2/]

昨天,记者跟着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指挥车了解了医疗急救运输业者的情况。

13点20分左右,对讲机里有运送救护车的司机的报告。 “我收到了密切接触者和以下密切接触者,准备运往定点酒店。 ”。

13时50分,救护车载着密切接触者来到定点酒店大门前。

司机和车内医务人员武装起来,和防护服、医疗护目镜、口罩一样不掉。 穿着防护服的消杀员表示救护车停在门口,手里拿着装满消毒水的喷雾器运送救护车开始消杀。

14时05分,乘客下车完毕,救护车离开定点酒店,将相关人员送往下一个地点。

从事运输行业时,医务人员需要持续佩戴n95口罩、医疗护目镜、防护服等器具,时间长了,耳朵后面和脸被口罩和医疗护目镜压得很痛,脸上出现了凹坑。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颜济堂医生说:“出任务通常需要连续战斗6~8个小时,长期戴n95口罩和医疗护目镜会让医务人员不舒服,特别是我们的司机开车时间很长,他们很累。”

黄川是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的救护车司机,这次如期参加了运输业者。 “运输业者的量很大,是之前的4~5倍,6辆车全天候运转。 ”连日的运输业者,疲劳是黄柳川最大的心情。 他说,这两天的运输业者距离远、长,外出运输的医务人员需要从市区的任何地方向定点酒店输送人员。 只有在完成任务更换防护器具时,黄柳川才松了一口气。

说起这几天的工作,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护士赵宣青红了眼睛。 “我以前是调度员,这是我第一次换到特勤站工作。 以前和打电话出来的人进行过信息表达,这几天参加了运输任务之后,感受到了他们去年年初的辛苦。 一位同事从傍晚工作到深夜12点左右。 一天晚上,我和同事完成任务后回到特勤站是凌晨4点左右。 ”。 (记者叶祯见习记者苏昭宇通讯员陈雪丽)


(作者:叶祯苏昭宇陈雪丽)

标题:“累并一再着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急救转运特勤队奔走在战“疫”前线”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