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3字,读完约7分钟
1月1日,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涉及2225家发电领域要点排放单位。 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给公司,并通过市场倒置机制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
新年伊始,全国碳市场的新动态落实了中央经济事业会议的精神,拉开了碳化峰、碳中和事业的大幕。 “十四五”期间,碳化峰、碳中和行动如何推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顺应潮流需要艰难的旅程
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主场活动在杭州举行,所有参加者的座位上都有浅绿色的小卡片。 这是《个人碳中和荣誉证书》,暗示主场活动在策划、举办和最后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将被购买的塞罕坝林场造林碳汇项目抵消。 虽然这项活动本身实现了碳的中和,但作为我国整体,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仍然需要艰难的旅程。
我国提出的碳化峰、碳中和目标,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自身快速发展的大势,是统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术决策。
对许多大众来说,碳中和仍然是陌生的语言。 科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为了防止全球变暖成为灾害,本世纪末的世界平均气温不得超过工业化前的水平1.5或2℃。 五年前,1.5度和2度的目标写入了巴黎协定。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报告,如果温度上升在1.5以下,2050年左右世界将达到碳中和。 2℃以下的话,2070年左右全球将中和碳。 本世纪中叶的碳中和成为各国制定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参考。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全球自然灾害表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窗正在迅速变窄
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大大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常规性讨论中宣布,中国将加大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高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在随后的气候野心峰会上,我国宣布了更具体的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减少60亿立方
他说,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了加快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节点,展现了国际责任,由大国负责,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优质快速发展的实现途径和有力线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说。
在气候野心峰会上,45个国家做出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新承诺,24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据此,预计占全球变暖气体排放量65%、世界经济总量70%的国家将成为“碳中性”的一员。
潘家华说,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国内快速发展战术、快速发展过程高度一致。
低碳的迅速发展有三大好处
实现碳中和的愿景,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将深刻脱离,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结构性变革。 破裂期间,挑战和机会并存。
以能源系统为例,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要在较短时间内大幅降低煤炭的消费比例,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 另一方面,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上的支出约占15.3%,而到2030年上升到25%左右,能源系统的变迁蕴藏着新的机会。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术计划部主任柴鸿敏在与公司、地方的座谈中认为,减排是增加公司价格,为地方快速发展设置“天花板”。 他坦率地说,低碳的快速发展不是不能快速发展,而是以好的快速发展,逆转坏的快速发展而转向好的快速发展。
“低碳快速发展至少有三个好处。 ”柴敏说:“首先是环境利益。 与应对气候变化同步,将带来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系列效果。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的燃烧不仅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目前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其次是社会利益。 低碳的快速发展将提供越来越多的优质绿色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450万人左右,接近煤炭生产行业的产业工人。 预计到2030年,低碳行业直接和间接就业总数将达到6300万人。
还有其他经济效益。 “预计到2030年,全国低碳产业产值将达到23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6%。 ”。 柴敏说。
目前,我国逐渐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形成了特点。 截至2019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0%,其中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风电、光伏设备制造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技术水平和制造规模居世界前列。 风力发电装置整体制造占全球总产量的41%。
拉动碳源治理“牛鼻”[/s2/]
要实现碳的到达峰值和碳的中和,其实并不容易。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距离实现碳化峰目标只有10年,从碳化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压力比西方国家大,时间更紧,跨度更大,“十四五”迈出坚实步伐。
许多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是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自然过程,但我国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必须自我加压、自主行动,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
目前,关于达峰路径有两个声音。 一是“十四五”、“十五”期间碳排放量控制较为宽松,到2030年达到较高峰值,之后开始下降。 另一个是从“十四五”开始严格控制碳排放,加大政策和行动力,到2030年达到比较合理的高峰,然后开始迅速下降。
前者下降的曲线变得非常陡。 柴鸿敏说,使用“先突击后暴跌”的减排路径,挑战很大,社会整体经济损失也很大。 相对来说,后者更科学。
无论使用哪条路线,“十四五”都将直接决定到2030年能否达到碳达峰。
黄润秋介绍说,目前正在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抓好碳减排这一源头管理“牛鼻”,统筹规划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大工程。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确定地方、领域达峰目标和实施方案,率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达峰。 此外,加强监督审查,将达峰行动相关业务纳入中央环境保护审计。
据了解,碳排放峰行动副本还包括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抑制化石能源的消耗,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要点全面推进行业绿色低碳行动,大力发展低碳交通,积极快速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习惯等。
目前,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中,承担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体系建设和运维任务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了确保电力领域开展全国碳交易运行的各项条件,正在增派人手增强业务力量。 该中心董事长向记者祝贺,经过6年多的试点探索,湖北省说明碳市场是政府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 让市场发现碳价格的市场化思路,将随着全国碳市场较为有效的运行而生根。 (记者曹红艳)
(作者:曹红艳)
标题:“实现碳达峰 “十四五”是关键”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