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6字,读完约3分钟
穿过草原,越过冰山,青藏铁路就像巨龙一样,穿梭在世界的屋顶上。 一进入藏北草原,疾驶的列车外面出现了新朋友,头上出现了天真的牦牛。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那曲市色尼区作为“中国牦牛之乡”而闻名。 要保持牦牛与自然的和谐,就让我们一起去增收牧民,保护生态环境,一起去那首曲子吧。
蓝天、白云、碧草、牦牛一只在设定的区域悠闲地晒着,吃草。 在那曲市色尼区加尔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600头以上的牦牛有规律地进行半牧半圈饲养,早上7点出栏散步,中午12点休息圈。 牦牛们接近自然,不会因为过度散养而破坏草场。 这就是那曲市近年来大力宣传的“草畜平衡”生态养殖模式。
那曲市色尼区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西藏整体生态最薄弱的地区之一。 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土地难以种植作物,倚天吃草的牦牛和藏羊成为当地农牧民的首要收入来源。
西藏那曲色尼区牧民普次仁:以前,我们牧民出生于游牧,养过几头牦牛和藏羊。 用牛奶和羊毛卖钱,生活质量很差,在没有加入合作社之前,我们一家四口一年的收入不到9000元。
据悉,今年51岁的普次仁是那曲色尼区真正的牧民,过去游牧式养殖牦牛主要自给自足,在家守护着200多亩草场,但人手不足,也不容易维持草场的健康成长。 年普次仁一家被认定为建段立卡贫家。 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提高收入,年在当地进行了生态移民的转移,普次仁一家和其他10多户牧民从偏远的山上搬到了城镇。 除了改善居住条件外,普次仁也看到了牦牛养殖的新做法。
西藏那曲色尼区牧民普次仁:我们牧民以前分散居住。 挤出来的牦牛奶不走远就没进城买。 很多时候不新鲜。 现在我们住在城里。 在房子前面建一个加工厂,我们的牦牛奶很快就可以卖了。
年,搬到镇上的普次仁将家中二百多亩草场纳入合作社,由村集体管理。 由于有丰富的养殖经验,镇上新建成的生态养殖基地招募他担任养殖专家,他的妻子和孩子也相继参加,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
西藏那曲色尼区牧民普次仁:加入加尔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后,我们全家每月有8000左右的工资。 然后,一年内增加到约9万人以上,是以前的10倍。
像普次仁这样的建段立卡贫家,在加尔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有56人。 当地大学毕业生南卡旺秋因家人去世暂时陷入困境,但年加入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在这里他发挥了一技之长,生活也有所改善。
西藏那曲色尼区村民南卡旺秋:我现在做检查员。 然后,我每月的收入在3200左右。 然后,在企业结束保险,接受住房公积金。 而且,我现在也有稳定的工作。 而且,我继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
合作社整合草场资源,解放劳动力,利用龙头公司科学化养殖牦牛,那曲市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走出了“绿色快速发展”和“特色扶持”的牦牛养殖思路,目前,那曲市40多万农牧民中,80%以上已经是专业合作社。
西藏那曲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石循环凯: 2019年我市农牧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150元,同比增长12.5%。 (总台中央视记者白中央马力昱皓)
标题:“坐着高铁看中国丨赶着牦牛奔小康!和“牛”朋友一起走向致富路”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