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93字,读完约6分钟
王顺秀正在接受采访
王顺秀胸前戴了勋章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文章
保卫国家,人在桥上! 描写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事迹的电影《金刚川》将从今天开始在全国上映。 故事发生的地方是金刚川,1953年金城之战,也是军队和物资通往金城战场的必经之地。 河上的长桥是过河的唯一通道。 “保卫那座桥”成为志愿军官兵当时的最高使命。 鲜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住着在金刚川运输线上战斗的志愿军工兵连指导员王顺秀。 1952年,他和战友们在金刚川下游的沃尾渡口与敌人斗智斗勇,再次架起桥梁,成功打通了我军的运输通道。
“雄赳赳气昂昂地越过鸭绿江。 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故乡……”。 当时将近90岁的王顺秀唱着过去的战歌,仿佛回到了70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 上前线、造桥、修路、排雷、集中智慧英勇战斗……
争夺前线,不打仗的士兵
时间回到1950年大西南解放后,王顺秀随60军队驻扎在四川,承担了川西保卫和建设的任务。 1950年11月,高级决策调60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当时的警卫联辅导员王顺秀不在征兵的队伍里,他生气地说:“士兵不打仗是件丢脸的事,必须打仗。” 19岁的王顺秀决定再次努力。
由于当时部队干部严重不足,王顺秀又是全中队唯一的党员,大队长不想释放他。 经过几次波澜,王顺秀给大队长留下了冷酷的话。 “你不让我打仗,我要回家了。 ”。 队长没办法,这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队长答应还不行,但不安的王顺秀又借队长的战马,策马一昼夜赶到军区分亲自“求缨”。 军区分,王顺秀要求首长当面从军出河。 师长皱着眉头有些为难,但感到诚实,看到王顺秀是他的警卫,说:“这个人偶很有志气。”
1951年3月,王顺秀随部队出征朝鲜,担任180师通讯连辅导员。
受伤后再战斗,等养活伤病后再改变方向
1951年5月下旬,刚进入朝鲜战场,王顺秀因连日疲劳旧伤复发,加上高烧和疟疾,脱水昏迷,由老乡们抬着送到后方,王顺秀的部队通讯员跟着他们往北走。
敌机封锁了道路,他们只好白天穿过山林,天黑后再去公路。 敌人的炮火有时沿着公路向他们射击。 抬担架的老乡被撞坏后,通讯员背着王顺秀,摇摇晃晃地沿着人流走。
“通讯员是个大孩子,一遇到敌机轰炸,他就把我放在安全的地方,轰炸停止后背着我往前走。 ”。 王顺秀回顾说:“天空飞机被轰炸,地面炮火被追击,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一夜走不了几英里。” 结果,走了八天之后,他们一行人摆脱了敌人炮火的封锁,住在铁原附近的兵站。 兵站的同志趁着雨天敌机少,开车把他们送到平壤。 几经辗转后,王顺秀坐上了运送伤员回国的列车。 1951年6月,王顺秀再次回到朝鲜进入战斗,担任180师工兵营的一系列辅导员。
艰苦的抗争,并肩承担道路的运输路线
1952年夏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联合国军”的竞争日益僵持,工兵连的工作也日益紧张和繁重。
“遇见山开道,撞到水中架桥。 我们的战场在金刚川下游的沃尾渡口”王顺秀告诉记者,当时工兵首要负责为前线部队修桥,但依靠仅有的100多人,要确保路线是非常困难的。 “美军飞机在上面盘旋空,一发现我们的桥,就指挥子弹向这里冲去”王顺秀说,宽5米的桥面不久就被炸成千疮百孔,志愿军的桥被摧毁。
方法总是比困难多。 志愿军士兵利用敌军视觉盲区和白天攻击夜间休息的规律,建造了“一明一暗”两条通道:在明面建造假桥吸引火力,引导敌人破坏。 另一方面,利用地形的特征,在山脚附近架设了2种“暗桥”。 整个桥隐藏在水中,桥上的水约30厘米深,车可以行驶,也被称为人看不见的“暗桥”。 另一座“暗桥”叫做码头,这座桥的两端各有一个桥头,中间以船为桥基,船上用桥和桥板连接浮桥,白天只剩下两个桥头,船和桥的桥板隐藏在山谷里。 夜深敌人停止攻击后,再拖得更快,最快40分钟就可以上车。
王顺秀说:“有一次,桥基还没有固定,部队就匆匆通过,士兵们焦急地想,晚上如何保障任务,不需要任何动员和鼓励,全连官兵在水中发泡,肩膀靠肩,背上扛着桥板,水面 ”我回顾道。
装备落后,精神是支撑胜利的关键
谈到志愿军是如何获胜的,王顺秀毫不犹豫地说:“关于装备,我们完全没有特点,能够获胜,完全靠精神! ”。
“美军有很多飞机。 他们的目标是破坏我们的运输线,切断粮食通道,困得饿死。 消耗了几天架设的桥,很快就被敌人破坏了。 ”。 王顺秀说,美军飞机轰炸造成多名战友遇难,他所属的副连长也差点被飞机炸弹击中。
除飞机外,美军还开发了王顺秀的部队碰撞的“蝴蝶弹”等许多新炸弹。 这颗炸弹在空中以几十米的高度爆炸,在道路和桥的两侧投下40枚小炸弹,小炸弹有两个“翅膀”,一接触就爆炸。 “第一次看到这个炸弹的时候,我们没能解决。 一个队长,一个班长,一个士兵提议把它盖上土。 结果,炸弹响了。 班长不见了,士兵也因此受伤。 ”王顺秀说。
另外,重800磅以上的定时炸弹、便于夜袭的照明弹、撒在道路上的三角钉……“这些装备志愿军大多没有,敌我实力很大。 但是,我们没有害怕过,没有想过后退。 当时战友们考虑的是修路,怎么执行任务。 ”。 王顺秀的语气一下子昂扬,说:“几十米的浮桥,我们一夜之间就能站起来。 每完成一项任务,我的辅导员都会带领大家及时评估工作,进行政治学习,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
老人供认,一次评估中敌机突然袭击,连里三班班长周光在他面前倒下。 “当时,天刚亮,飞机一来,一枚大炸弹就掉了下来。 我连忙喊道:“快防止吧空洞。” 无言以对,炸弹落在离我不远的周光身边……”。 轰炸结束后,大家埋葬了牺牲的战友,依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当时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你们呢? 王顺秀笑着告诉记者:“我也要你说,我不困难,不怕苦,不怕死,相信我们能取得胜利吧。” 时间的犁地使他脸上的皱纹变得密密麻麻,但眼里的光线更灵光,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墨绿的军服上,胸前的勋章闪闪发光。
标题:“金刚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运输线 访抗美援朝老战士王顺秀”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