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2字,读完约3分钟
央视网新闻(记者祝新宇李丹) :“监护权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坐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燕窝垸村燕子谷徐家老屋门口,这个村子的“第一书记”徐志新朗诵了这首诗,是他心中最真实的写照。
燕子谷鸟瞰图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燕窝垸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南麓,三面环山,因与燕窝相似而得名。 长12公里的山谷沿线有6个贫困村、48个村民小组、1392户5630人,其中贫困家庭411户1277人。 以前的燕窝村因为穷、乱、差,戴着“讨厌鬼”的帽子,年轻人娶不到媳妇,女儿娶不到媳妇。 村民在土里扒食物、汗里赚钱、种粮是首要的生产方法,经济效益低,一旦遇到旱涝灾害,收入无法保障。
燕窝垸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志新
这一切,出生长大的徐志新都很在意。 年,在外努力多年,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徐志新响应国家号召,回到燕窝垸村“返乡创业”,精英律师变身第一书记,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 “逢山公路工程、水架桥”、徐志新结合当地实际,在燕窝垸村建设“燕儿谷”,通过“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合环保、联合创业”,企业联合村党支部成为县第一个村级组织和非公有制
年12月燕子谷通过国家aaa级景区建校验收,短短三年燕窝垸村完成蜕变,荒山成花海,崎岖不平。 年末,燕窝垸村通过了“户脱贫、村出列”的初步检查,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国家旅游局明确的“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今天的燕子谷就像仙境,游人如织
现在的燕窝垸村,不仅建设了中国最大的茶梅基地,还建设了燕归园、茶梅小町、茶梅园、苗圃基地、梅岭、玉兰园、桂花冲、樱花园等多个特色苗木基地,共有农家酒店12家,农家乐45家,旅游观光服务网站10处,旅游风生水 在旅游的带动下,村民说同是耕地,以前种植粮食,现在种植商品。
虽然乡村越来越好,但徐志新说:“只种花种草没有竞争力,不能适合规模。 意识到要战斗就必须拼写文化”。 肚子里有诗书的气概! “无中生有”的燕子谷要想迅速发展,必须抓住文化作为基础。 于是燕窝村独特的“九人十八匠”诞生了。
筚匠何启林展示他手上的工艺品
年6月,徐志新在燕儿谷设立湖北第一所乡村工匠学校,面向全市发布“九人十八匠”招生令,优先录用偏远山村的贫困工匠,给困难村民当学徒和助手。 工匠学校不仅可以为工匠们提供免费的工作场所,而且每个月还可以支付3300元的工资,销售的产品另有提成。 据徐志新介绍,工匠学校占地约1500平方米,集以前流传的技术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乡村振兴产业化、非遗产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两年间,30名能干的工匠相继加盟。
工匠学校绣球花在疫情期间支援黄冈的山东医疗队制作的手工刺绣作品“金鼠新闻春”
工匠学校已经推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中小学的研究项目、乡村旅游、培训等。 目前,工匠学校的第二期建设也已经开始。 据统计,从成立至今,工匠学校每年接待游客28万人,手工艺品销售额达200万人,为附近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
徐志新用自己的话说:“离开故乡是为了改变自己,回到故乡是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生活。 村子变美了,农民变富了,很有成就感。 这几年,带领乡亲们脱贫办公司,工作强度大,青丝白发,但我愿意! ”。
(作者:祝新宇李丹)
标题:“【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十年磨一剑 文化扶贫助力山坳乡村“凤凰涅槃”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