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0字,读完约5分钟



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将稻谷装袋。 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稳产,晚稻平均亩产911.7公斤,7月测得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制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1500

亩产3000斤以上养活5只个体

2日上午,在位于青竹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实验示范基地,绵雨没有阻碍人们的收获热情。 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参与了产检。 测量中,专家通过抽签查明3块测量田,并全程监督测量检查。 12时26分,经过严格的生产流程,最终的当地生产结果公布,平均亩产911.7公斤。 迄今为止,同一基地种植的早稻品种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 这意味着在同一基地种植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

在距离试验基地200公里以上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90岁的袁隆平院士通过视频连接了解了现场情况。 “对水稻来说,今年的天气很差。 在这种天气下,晚稻达到8、900公斤的亩产,是很好的成绩。 ”听了生产结果后,袁隆平很兴奋地问:“双季稻的亩产3000斤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以多养活五个人,更接近我的“禾下凉梦”。 ”。

迄今为止,袁隆平及其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经常打破水稻单产700公斤、800公斤、1000公斤、1149公斤等世界纪录。 据了解,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被袁隆平视为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 2019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先锋集团“叁优一号”在衡南进行单季晚稻种植,亩产取得1046.3公斤的成绩,实现了常规生态一季度晚稻单产的重大突破。 年,在同一地块上,继续开展双季晚稻超高产攻势试验。

经过考察,示范点亩颖花量在5000万以上,其中衡南亩颖花量最高达5800万。 特别是在今年南方稻区结实灌溉期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表现出耐寒性强、产量高的优势。

第3代杂交水稻超“抗打”

“高产、抗病性、耐寒、耐倒伏等优势是第三代杂交水稻比前两代普遍具备的特点,这也是此次测量在极端天气不利条件下,双季稻亩产能突破1500公斤的重要原因。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说。

袁隆平院士于1998年向国务院提交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计划》,并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 目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成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培育了“叁优一号”等苗头强优组合。

作为新型杂交水稻,第三代杂交水稻以普通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普通品种、品系为父本制备。 第三代杂交水稻不育系不仅兼具三系法(第一代)不育系育性稳定性和二系法(第二代)不育系交配群自由的优点,而且克服了三系不育系交配群的限制和二系不育系繁殖、育种存在风险的缺点。 “这是未来水稻杂种特征利用的理想途径。 ”。 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起前两代杂交水稻对肥料和水的诉求,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育种和繁殖非常简便,最突出的优势是逐一发挥杂交的特点,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农民节约价格和劳动力,有利于产业化,从试验田开始普通

使茶碗的端部更牢固[/s2/]

粮食安全涉及14亿中国人的生存问题。 手里有粮食,心神不宁。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这不仅标志着水稻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继续领先国际,充分展示了国家科技创新成果。

“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提高单产,扩大面积。 双季稻周年亩产稻谷突破3000斤“一箭双雕”,不仅周年单位面积单产提高,还能促进双季稻面积扩大,这是增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较有效的措施。 ”。 11月3日,袁隆平小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年份,水稻等主要粮食生产遭遇了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极端天气,杂交水稻研究更难得到这样的效果。

基于这些效果,袁隆平提出了“3000斤工程”的构想,从2021年开始将在南方8省开展双季稻周年亩产3000斤目标的攻关示范。 “这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支撑国家建设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下一阶段应突破,目标是一季度稻亩产达到1200公斤,二季度稻亩产达到2000公斤,国家“禾禾” ”。 圆满结束这次“大考”的袁隆平再次提出了新的“考试问题”。 (记者刘麟谢瑶)


(作者:刘麟谢瑶)

标题:“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再破纪录 亩产1500公斤意味着什么”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3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