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50载织锦初心不变,传承民族工艺矢志不渝

谭湘光:想建设壮锦博物馆

壮文创产品

谭湘光热情地介绍了壮锦文创产品

“我想建设壮锦博物馆,让壮乡的年轻人了解壮锦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 谈到今后的计划,65岁的谭湘光毫不掩饰内心的期待和兴奋。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织锦工艺大师、广西非物质文化代表的传承者,谭湘光在传承民族技艺的道路上驰骋,她必须始终相信,拿出优秀的本钱,搞好一个事件,只是多次。

/ s2/ ]利用机智磨练机织

耳环、围巾、手提包、过山车……美丽的时尚物品点缀着桌子,它们的共同点是充分利用了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壮锦要素。 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也是其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

“壮锦图案大多选择生活中所见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这些都是根据我们以前流传下来的花纹开发的文创产品。 ”。 但是,一出席文化交流活动,谭湘光总是向好奇的观众介绍壮锦。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老壮锦是现代的。

“非遗+文创”是近年来帮助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但对谭湘光来说,最初接触壮锦艺只是为了谋生。

1970年,尚未成年的谭湘光因贫困辍学,经历了父母去世的人生困境,幸运地在宾阳织锦工艺厂见到了继承壮锦艺术的梁树英老师,不仅向她教授锦技术,还向宾阳织锦工艺厂推荐做学徒。

在梁树英老师的帮助下,谭湘光很快掌握了壮锦纺织、设计图案、织锦生产的一贯技术,因其勤奋好学、肯吃苦的品质,29岁担任织锦厂厂长,以创新的生产技术理念,迅速提高了织锦厂的生产力。

持之以恒的传承之道

那个时候,当地人更习性地把壮锦称为“土锦”,表示自产自用的意思。

从普通学徒成长为织锦厂厂长,谭湘光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把《土锦》登上更大的舞台。

在谭湘光的带领下,织锦工厂开发了具有民族代表性纹样的系列产品,其设计的工艺品不仅成为当地政府机关订购的涉外礼品,还于1995年被选为北京,成为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会议文袋。

对谭湘光来说,织锦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不仅磨练了工匠的坚强意志,也锻炼了所有织造者的毅力。 2002年,退休的谭湘光被调任广西工艺美术研究院,从事救助濒临失传的壮锦非物质民族服装技术。

同年,谭湘光在宾阳县开了一间小型民间织锦工作室“湘光织锦坊”,负责在当地教授壮锦织锦技艺,为学徒免费提供竹篮织布机,一方面为当地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传承壮锦织艺。

坚定信念地发扬民族工艺

时代变迁,谭湘光的初心没有改变,没有中断过壮锦的研究与创新,她与弟子们共同创作的壮锦作品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2004年,宽3米、高4米的巨大壁挂——“双凤朝花”亮相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专业馆,备受东盟各国客人的欢迎。

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特大壮锦满载广西人民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亮相香港将军澳门中心。

年,织锦《锦衣华服》在第19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上,“壮美广西”的彩车演员们身穿系列民族服装,展示了广西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

为了更好地传承以前传承下来的民族技艺,近年来,谭湘光相继与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织锦艺考基地,建立“谭湘光大师工作室”,让年轻人在继承以前传承下来的技术的基础上发挥创意,与民族因素进行时尚设计。

“以前壮锦只做吊带毛巾、围巾等简单的生活用品,现在不仅有便宜实用的文创产品,还有美丽的高级艺术品。 ’谭湘光说,将来她还想建设壮锦博物馆,好好讲壮锦的故事。 (记者陈蕾/文赖有光/图)

(作者:陈蕾赖有光)

标题:“谭湘光:50载织锦初心不改,传承民族工艺矢志不渝”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