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70字,读完约9分钟
“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是冬至,不是立春。 这是因为,第一节气的中心是太阳和月亮的“朔旦冬至”。 也就是说,此时太阳和月亮的黄经正好相等。 其他二十三个节气不具备“朔旦”的条件,第一个席位必须由冬至承担。 ”。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园,二十四节气“比较真”和40多年来,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广忠向游人介绍。
动画《二十四节气的故事》片头资料照片
为什么需要“比较真”? “因为在谈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保护其自身的科学性。”最近,在安徽省寿县举办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研讨会上,陈广忠提出了这一观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同样认为:“从科学的水平引领模范,是保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工作。”
气象科学发展迅速,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在飞速奔流的新时代,我们似乎与二十四节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脱钩”。 穿梭在城市霓虹中的我们,也许很久没有通过手机日历观察过节气到来的推送了,但根据微信圈子的“提醒”,也许想起了冬至那天为自己包饺子。
今天,我们还需要二十四节气吗当我们谈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时,我们在保护什么? 怎么保护?
二十四节气是从哪里来的?
“春雨惊动了春天的清谷日,夏天持续着夏天的炎热。 秋天有秋天的寒霜,冬天的雪冬天的冷很小。 ”。 这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的《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顺应天而动,乘地利而兴。 二十四节气的本质是时间制度。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曹幸穗说。
淮南市政协文史专家程晋仓进一步表示:“中国古人通过注意太阳周年运动,将运动轨迹分成24等分,各为一个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它是中国人在观察天、认识自然的实践中发明的科学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应季、指导实践的生活制度,也是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的基本依据。 ”。
翻开史书,先秦《尚书尧典》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记载,相当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周礼》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轶四时的叙述”“冬天至、地上的噔丘奏之……夏至、泽中的方丘奏之”的表述,确定了冬至和夏至。
《吕氏春秋》中出现了“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秋”、“立冬”、“开始雨水”等称呼。
二十四节气首次得到最完整的表现、计算和记载,是胡适有《绝代奇书》之称的《淮南子》中。 “淮南王刘安崇尚自然科学,勘测天象星宿,划分节气。 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完成和发表至今已有2159年。 ”。 陈广忠说。
曹幸穗表示,“淮南二十四节气,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淮南王刘安此次首次完整提出二十四节气,淮南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中点线,四季分明,正好体现了二十四节气两“分”两“至”的优势,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意义”。
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选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单。 年,二十四节气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无形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种田没有定例,靠的是看节气。 ”深深扎根于自古流传的农耕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在数千年间与现代气象科学“重合”“碰撞满腹”。
“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时间制度安排。 这是我们保护二十四节气的理由之一,”曹幸穗说。 从清明节、冬至节到近年设立的丰收节,二十四节气为中国人安排时间和相关实践提供了依据,为中国人在继承之前就流传下来,并不断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年,二十四节气从“中国非遗”走向“世界非遗”,成为夯实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文化集聚力的最生动、最生动的文化符号之一。 而恪守传承、快速发展利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中国人对全人类的庄严承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典型代表,浓缩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文明高度智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有价值的,必须加以保护。 ”。 曹幸穗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济可以全球化,但文化必须有个性,经济越全球化,越要重视保护文化的个性。 ”。
二十四节气是进一步培养和增强民族自信心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与其他民族文化信息交流的过程。 通过双向互动,寻求人类文明的共同点,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炬更加闪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势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许多民俗,尽管带有各自地域的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 曹幸穗说:“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对此,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达学院教授响应克荣的号召,结合实际再次拾起二十四节气民俗。 她将二十四节气民俗分为节日民俗、生活习俗、饮食习俗三个方面,节日习俗如立春时的“鞭打春天的牛”、大寒节气的“尾牙祭”等; 生活习惯有“春天的分立蛋”“制作夏至”等冬至饺子夏至面等饮食习惯。
“不得不承认二十四节气民俗的仪式感正在迅速淡化。 寻求适应现代社会的“新民俗”需要政府的诱惑、民众的参与、新手段的介入,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但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这本“母本”永远不会改变,应荣说。
/ S2/]守护节气的是什么
“要保护二十四节气,首先要考虑保护自身的科学性”陈广忠认为,从学术指导水平上讲,“正本溯源”是保护二十四节气的主要任务,是当务之急。 “只有明确理念,‘才能‘不进入寺庙,不拜祖’。 ”。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高度总体上看,只有专家学者科学率先领导这一立场,才能推动全社会对二十四节气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王福州表示,目前农业生产方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所代表的中华优秀古来文化传入,始终是国家繁荣发达的“根与魂”,仍起着“活化全面”的“酵母”作用,保护其理念上的科学性对整体保护事业至关重要。
“保护二十四节气,也是保护二十四节气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观’,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陈广忠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现代气象科学完美“重合”,而且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不约而同”:不与“神”作对,按照自然规律寻找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古代《农业规律》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体系,将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在几个方面,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肖克之先生也有同感。 “二十四节气背后包含的‘规则、自信、希望’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规则》认为,只有按照节气生产,才能持续生命和文明的“自信”,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我相信只要勤奋工作,就能吃饭。 “希望”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生活的希望。
“是保护二十四节气,还是保护二十四节气向生活的蔓延,即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养生健身、饮食文化等相结合的部分”陈广忠说。 二十四节气的思想和精神是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命脉,但对其物质载体的保护也应相当重视。 二十四节气的物质载体本身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生动的生命力,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如何保护二十四节气[/s2/]
“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但要保护和继承它,就需要物理空之间的参与”文旅部非遗传司的策划无处不在的杨晓辉说:“插手非遗弃”是极其紧迫的任务,传承馆(所)、传承体验。
“现在建设的各类场馆,表演艺术类多,民俗类少”杨晓辉直言不讳。 另外,在推进会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解决各类参与资本的关系,如何平衡统一场馆的学术性和社会性等,是一个难题。
“如果没有物理空之间是绝对不行的,但只有物理空之间是不够的。 我们期待着在馆里看到既不学术化也不庸俗化的展览会,看到专注于社会教育的专家队伍。 ”。 曹幸穗指出。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王斌表示:“举办展览要做到精细、有个性、最有益、最有趣的文案,实现客观条件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淮南市作协主席金妤认为,保护二十四节气需要“从娃娃抓起”。 年,他写了童话《从风生水到二十四节气的故事》。 年,该书被改编成同名动画,深邃的节气文化在孩子们面前一下子变得俏皮可爱。 “只有让孩子们参考二十四节气,掌握对生命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继承二十四节气。”
贵州省石步道县文化馆副馆长饶莉也认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动力,将以前流传的节气习俗推向下一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众参与。” 在当地,“说春天”这一以前流传的节气习俗已经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理解和参加,他们一定会成为遵守以前流传的节气习俗的生力军。 然后,还“说春”到景点,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等方法,让游客记住并带走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节气习惯。
受新冠肺炎的流行,浙江省遂昌县今年在网络上保留了过去流传的节气习俗“班春劝农”“搬家”。 “春分前后,我们以微信小程序、h5、短片等形式进行‘网上通勤春’,创新手段,展示成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交流。 ”。 遂昌县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尹萍介绍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申报以前流传下来的节气习俗、传承人等,以谋求更好的保护。 只要太阳不消失,二十四节气就一直存在”王福州说(记者丁一鸣常河)
(作者:丁一鸣常河)
标题:“今天,我们该怎么保护二十四节气”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