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8字,读完约3分钟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玉。 看不见大象席子,适合玉人。 ”一千年前,异域琉璃震惊了唐都,诗人韦应物把他看到的琉璃写在诗里。
透明的身体和图案装饰复杂,这八瓣团的花描绘着金青琉璃盘埋藏在地下一千年,至今仍熠熠生辉——陕西宝鸡法门寺博物馆中,来自唐代的异域琉璃器竟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千多年前,这些具有明显异域风情的琉璃器是如何跨越万里来到长安的? 他们又见证了什么文明交流史?
年3月27日,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述了这些琉璃器的故事——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美丽的琉璃器。 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 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化财产时,想到一个问题。 就是对待不同的文明。 光欣赏它们产生的美好事物是不能满足的。 你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仅仅体味以前人们对生活的艺术表现是不能满足的,应该使其中所蕴藏的精神生动起来。”
传达千年的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被遗弃的大量美丽文物,珍珠似乎连接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记忆。
玻璃叫琉璃,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传到中国的。 出现于公元前16世纪或前15世纪的两河流域,之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代琉璃业的生产繁荣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琉璃器中,有一个带有明显“中国风”的琉璃茶碗托子,这个琉璃茶具的原材料是域外生产的,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
追逐着悠扬的骆驼铃,古丝绸之路发挥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功能。 其他文明的有益思想、器物和技术跨越千山万水,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内涵。 中国许多文明因子也传入域外特殊人群,造福全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议,延长文明对话理念,继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践行“文明交流与互鉴”的新文明观。 “一带一路”建设历时7年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的深远的文化意义,备受世界瞩目。
“文明因交流而丰富多彩,文明因相互鉴而丰富”习主席强调,我们要以创新增加文明快速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源头活水,不断创造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文明成果。
中国文明充满活力,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争艳,各美、美人之美、美美,天下大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视网)
标题:“异域琉璃,跨越千年见证文明互鉴”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