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4字,读完约8分钟

1993年,荷兰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船坞。 在之后的20多年中,自动化码头历经三代,成为了世界强港竞争追逐的“大国重器”。 那时,作为港口大国,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有7席,但在世界港口最强象征科技的全自动乃至半自动化码头排行榜上却保持沉默。

这一局面在年被改写: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山东青岛港诞生。 这个低价格、全智能、高效、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开港3年多,刷新了6次以上自己保持的世界记录,作业效率超过了全球同类码头的50%以上,是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上周期最短、运行效率最高、生产增长最快的

青岛港全自动码头是中国在该行业的自主创新。 正如德国“工业4.0”提交人孟蒂斯所说,“向世界提供了可复制、可宣传、可商业化的‘中国方案’。 ”。 然后,提出这个方案的是由25名产业和技术工人组成的攻关队,它的名字叫“连钢创新队”。

从事的山东港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 资料图像

矢志不渝的信念:

摆脱垄断干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追溯到年7月,山东港青岛港提出了自己时代的问题: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众多杂系统工程,被称为“大国重型机械”,也称为“贵族码头”。 年10月,青岛港经反复评选,任命了有专业技术基础、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任“自动化码头建设集团”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发呆。 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接受任命时,因肺癌手术还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打响“集结号”。 李永翠、李波、张卫、吕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名核心成员和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都没见过。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去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捂盖”,技术壁垒折磨了项目组:不准下车!

“他们说,以我们现在的技术,建议这个码头至少做十年,直接向我们购买他们成熟的技术! ’翻译皱着眉头小声对张连钢说。

“光是口岸业务的小模块,外国供应商报5000小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在海外程序的总消费都难以想象。 ”。 小组新闻技术小组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说。 虽然绕了一圈没有要求“真经”,但是项目组必须冷静地认识到买不到核心技术,依靠自己。

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唯一的供应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存在捆绑销售等问题。 要花钱买人家的东西,不能动,病了也不知道怎么治,张连钢的决定:摆脱垄断肘自己搞,和上海振华共同开发ecs系统。

“最困难的是,在阶段性判断了ecs的开发后,发现功能无法诉求,数十亿元的投资可能无法周转,开工时间也推迟了几年。 ”小组it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当天的会议室很寂寞,最后张连钢打破了沉默。 “如果不顺利,我们就排队跳海。 我先跳! ”

从那天开始,项目组办公室的灯直到晚上10点才熄灭过。 10个月后,ge高级专员simon看到整个项目组的剧本时惊讶地说:“真不敢相信! 我必须说,你们的模型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型! ”

一次超越自己的革新:

以“工匠精神”奔跑的蝴蝶变化

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此后这一世界纪录刷新了6次。 年末,单机效率增加到47.6自然箱/小时。

2019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能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了全球航运界。

“我们从零开始,依靠达到终极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合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记住。 ”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谁给我们创造的,是全体运动员超越自己拼命去做的! ”。

“仅工艺测试的样本就制作了5000多个,重复了十几万次测试。 ”“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 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个系统的功能有异常,但有数百个疑点,大家在过程的几个点上倒退,连续一周每天工作到午夜,最终发现了问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段时间内,agv (自动感应车)的“死锁”情况频繁发生,李永翠和同事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分解了数以万计的员工日志,从中总结出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 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就100多个工艺反复撰写了十几稿。 负责工作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门禁计划……

开港以来,“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系列耀眼的“世界首创”:成功研制出世界首款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 成功开发了世界首个轨道吊防风“一触式锚杆”装置。 世界首创的自动感应车循环充电技术世界首创的氢气+5g智能码头……并且,经过173次动态优化,自动码头管理系统越来越“智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 工作小组负责人李波表示,自动化码头运行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考察团来到青岛港,要求前往自动化码头的工作现场查看照片、视频,明显想检查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发色”

“拍下来给他们看! 我们的技术不能光靠照片和计算来学习。 ”。 李波向张连钢报告后得到这样的回答,自动化码头的行云流水般的工作曾经征服了世界第一大港口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版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身手中,这成为张连钢自信地向海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

年,不邀请亚洲港口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积极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获得“全球自动化码头最高效率奖”。 码头运营以来,接纳了来自世界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成为展示中国智慧的亮眼名片。

磐石的初心:

7年砍荆棘,为港争光,为国争光

“我刚做完肺癌手术,就问我还这么拼命吗? 他对我说。 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就在想集装箱和码头的事。 我认为港口和码头融入了他的生命中。 我停不下来,只能支持。 ”。 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在十年内做了两次肺癌手术,公司领导很担心他的身体,让他慢慢上班。 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不拼是绝对不行的。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全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目攻防期,组员管廷敬每天忙到很晚,很少去看望独自生活的母亲。 第一艘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妈妈在家意外去世。 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回家的路上。 在解决了母亲的葬礼之后,他又匆匆回到了码头。 每次管廷敬总是红着眼睛说:“对不起妈妈……”

小组成员徐永宁负责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协调工作。 关键时刻,妻子诊断为癌症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击中了他的头。 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照顾妻子,但徐永宁选择了安静地往返于医院和码头之间。 尽管尽了最大努力,我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 项目成功的那天,他一个人走向大海,哭了很久。

“吃人间烟火,谁没有儿女情长? 生气的时候也抱怨他。 我说你真的吓到了自动化。 让码头成为你的妻子吧! ”。 小组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被邀请到年10月参观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终于明白了这些人为什么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其壮观和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那一刻,过去的辛苦、泪水、抱怨都成了对国家的骄傲和对民族的骄傲。

“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作为“土专家”,我们可能无法在单打比赛中战胜“洋博士”,但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 我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 大家放眼望去,越齐心协力做,越成熟,越做越有信心。 ”。 张连钢说,七年的创新之路,七年的荆斩棘,是他们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生动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升级。 要建成世界级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路还很长,我们不止于此。 ”。 张连钢说。

光明日报》(年12月30日04版)

标题:“25人7年写就港口建设“中国方案”记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革新团队””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