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在当时的浩劫中,人民子弟兵用自己血肉的身体建造了生命通道:他们用双手扒开废墟上的乱石,用肩膀扛着担架上虚弱的生命,用脚踏上崎岖的道路,当他们从死神手中救出幸存者时,最为温暖牢固。
还记得受惊的十五勇士吗? 还记得抱着婴儿的士兵吗? 还记得进军“孤岛”的军队的绿色吗? ……今天,我们通过12幅画去看仍在流泪的照片吧。 向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致敬。
众志成城举命
刘应华摄影
2008年5月13日16时许,在彭州市龙门山町银厂沟进行紧急搜救的原成都军区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在东林寺废墟中救出一名叫王立兰的重伤者。 当时下着倾盆大雨。 傍晚,当伤者移动到距离白河大桥约500米的地方时,山体严重打滑,道路被填埋,因此高约40米的陡坡成为移动伤者的唯一通道。 陡坡经过一天一夜的雨水浸泡,泥泞艰难,数百名官兵组成“人梯”组成生命通道,双手举起担架传播,士兵们冒着余震的危险,轮流抬着固定在简易担架上的王立兰,安然脱险。
生命的提升
武警四川总队提供图
5.12汶川大地震救援期间,无数参与救援的官兵在艰难险阻的道路上建造了“人梯”,构成了生命的通道,他们用手通过担架传播,依次举起被救的群众。 余震、道路塌方、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这些危险随时发生,他们从未放弃过生命,这生命的支持,赋予了无数人生的希望。 艺术家举上图将救援瞬间凝固成雕塑作品,这座雕塑却坚决矗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紧急运输
武警四川总队提供图
2008年5月15日,武警自贡支队官兵在禹里乡将伤员转移到直升机上。
十五勇士惊天一跳
刘应华摄影
2008年5月14日,地震灾区茂县上空4999米高空的15名空下降兵奋战,一瞬间,洁白的伞花盛开,漂浮在“孤岛”茂县。
15勇士历经7昼夜多次余震,翻山越岭,徒步220公里,在7个乡、55个村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为司令部指挥部队进入抗震救灾和部署提供了科学的新闻依据。
没有地面指挥的引诱,没有地面标志,没有气象资料,机上的伞降队员没有人知道跳楼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空下降兵勇士依然不前进,十五勇士不受惊,就没有后续的顺利救援。
扔向受灾地
谭超摄影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军飞机向灾区空投下了大量救援物资。 图中的物品是装有降落伞的药品箱。 据统计,仅2008年5月13日一天,部队就组织了22架军用运输机,呼叫民用飞机12架,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了79架不间断飞行,成功将1.1万多名官兵运送到成都附近的4个机场。
挺进
武警四川总队提供图
2008年5月21日,武警内江支队官兵穿着防护服徒步向震区行进,在路边随处可见从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但一个人也没有回头。
中国军队在汶川作战。
谭超摄影
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现场,用救援起重机吊起的建筑物的残体拼写成大写的“人”字,这个吊着的“人”字赋予了灾民信心重建家园的信念,这个吊着的“人”字让救灾军人在浩劫面前勇敢地
恋恋不舍
武警四川总队提供图
看到眼前的中队大楼倒塌,武警北川中队的士兵们再次看到了自己所在的大楼,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事业中。
北川救助
杨卫华摄影
2008年5月12日21时,武警绵阳支队官兵率先赶赴北川中学救援。 这是第二天凌晨的救援剧本。
敬礼人偶
杨卫华摄影
2008年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周围冒烟的废墟上,左臂受伤的孩子躺在用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名救援官兵敬礼。 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被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记录下来。 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郎铮,是当时3岁的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幼儿园小朋友,敬礼的场景感动全国,被称为“敬礼人偶”。
地震中最温柔的笑容
拍雷声
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废墟上,救援战士微笑着抱着刚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婴儿。 士兵扮成山峰做鬼脸逗受灾婴儿的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他的笑容被称为“地震中最温柔的笑容”,感动了整个中国。
我不想你离开[/s2/]
谭超摄影
照片上的少女打着“兵哥哥,我爱你”的招牌,挥手送别了列车上的士兵。 她可能记不住在家乡救起的士兵的名字,但从那以后,她的记忆中充满了温暖的橄榄绿。
汶川大地震的救援、
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记录
军队和老百姓的心也
联系更紧密了。
看着这样的士兵
看看这样的军队
人们眼中涌出的泪水
因为感动和惊讶。
我还记得这次动人的救援
向地震的受害者表示哀悼
参加救助的人民子弟兵表示敬意!
(作者:孙智英)
标题:“汶川地震12年丨12张图回望哪些逆行的军人身影”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