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9字,读完约7分钟
景色优美的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6月14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新华社南京7月5日电题:水清岸美产业兴——江苏南通小康路的绿色实践
新华社记者杨丁淼、孙雯骞
近年来,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绿色实践在江苏南通展开,黑臭水体流入河流变清,岸线引回人民,绿色产业繁荣快速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高。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在房前屋后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庭院,将“盆景”变为“风景”( 6月13日拍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河水很清澈
泸河除了是ⅳ类水外,其余河道普遍为劣ⅴ类水,黑臭水体遍布全城。 年,水质调查报告难以让南通人放心。
从事治水事业30多年的赵瑞龙是南通特聘专家,水质状况令他意外:城外的长江、城内的千年泸河、水系丰富的南通为什么会有水坑?
“107条黑臭河道各为政,核心是缺乏系统方案和较为有效的推进机制。 ”。 赵瑞龙了解到,中心城区存在大量断头川,治理陷入“九龙治水、河治川”碎片化治理困境。
病情确诊还需要靶向治疗。 南通为此确立了“系统化思维、区域化管理、精确化调度”治水新思路,从年开始在泸河周边45平方公里、78条河道范围内开展治水试验。 此外,水利工程智能管理系统也将整合主城区44个涵门泵站,实现统一调度、联动调节。
如皋市顾庄社区居民王广明正在修剪树苗( 6月13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现在文峰河畔的花香,景观栈道修新了。 濠东河水质清澈,岸边少子嬉戏,老人散步健身。 两年前,这两条都是断头川,水体黑色,杂草丛生。 有了这个变化,500多米长,可以种植被绿色覆盖的水中屏障。 拓扑导向墙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 这项新技术贯穿了两个领域的水系,让死水“活着”。
短短8个月,泸河周边的44条断头河全部与大水系相连,45平方公里的水系顺利生存,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 赵瑞龙没想到自己的队伍能“带着问题进门,带着答案出门”。
经过两年的努力,南通中心城区16个城市的黑臭水体得到全面清除,水经过的地方都是风景,系统治水成为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
在如皋花木市场,两名园丁正在修剪苗木盆景( 6月13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岸绿景美
生于长江边缘,长于长江边缘,但对这位母亲的河流,“90后”樊芃的印象非常模糊,直到近年,长江壮美的轮廓逐渐清晰。
一个孩子和家人乘坐南通滨江观光带观光( 6月14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20世纪80年代,南通主城区长江岸线修筑围墙,拉上铁丝,老港区、旧厂区、破小区犬牙交错,切断了人与大江的联系。 虽然是“江海之城”,但是南通人总是有“滨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遗憾。
樊芃家住在崇川区狼山镇的大街上,在临江的五山脚下。 五山地区是南通市区南部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鞍山及周边长江岸线腹地的总称。 过去的五山互不相连,也没有滨江生态廊道。 不仅如此,港口公司和临江产业众多,扬尘、污水、噪声等污染使生态容量越来越紧张,“黄金岸线”一度成为“生态伤疤”。
“产业退、港移、城市进、生态保”,年来,南通启动了五山和沿江地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陆续拆除了203家“散乱污染”公司,退出港口运输功能,解放沿江海岸线5.5公里,森林面积增加到6平方公里。
几名游客乘坐南通滨江观光带观光( 6月14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将生产岸线打到生态岸线,将城市后巷变为城市客厅”南通市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说。
目前,临江五山完全畅通,修复后的14平方公里土地,三分之二以上对市民免费开放。 樊芃的周末经常带着家人来到新貌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开车游览滨江廊道,看江上碧波,骑自行车或林间漫步,可以听到山中鸟鸣。
景色优美的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6月14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人们不仅更加亲水,港口的潜力也会进一步释放。 新建成的通港区记者看到,码头上工人有序作业,一排现代化集装箱岸桥满负荷运行。 “年,原南通港口集团的集装箱整个企业搬迁,不仅面积翻了一番,运输也不需要穿过城市地区。 ”。 南通港集团董事长施凉平表示,今年上半年,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5.9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8%。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在房前屋后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庭院,将“盆景”变为“风景”( 6月13日拍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绿生金
到了嫁接季节,顾庄社区居民王广明忙得没时间。 在他家的院子里,大小盆景、铁干虬枝、或者盘根错节,面貌千变万化,步履各异。
他所在的如皋市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的发源地。 这棵不起眼的小树苗是当地人眼中的“绿色银行”。 “今年卖不出去,明年会很好,收益反而很高。”王广明告诉记者,他每年盆栽的收益在1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
园艺师周光兰从上海如皋归来,成立了生活园艺馆。 这是她在修剪树苗( 6月13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百万不是财富,千万开始了”是顾庄人的追梦标配。 ”。 顾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松辉说,盆景是顾庄人小康路的“摇钱树”。 4年前,社区“奖代补”鼓励农户改造门前自留地的景观,升级苗木,建成特色农家庭院,将“盆景”变为“风景”。 2019年顾庄社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5亿元,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
目前,区庄核心区建成并通过验收的特色庭院有近300户。 在现场,有一个庭院形成亭台假山、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微缩景观,有一个庭院侧重盆景展示,选择苗木或凌空探海,或鲜艳的玉立……走在一个私家庭院,真是“一院一景,移动”
2名游客在如皋的花木市场选择苗木盆景( 6月13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朱松辉说,未来要继续抓好产业,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实现更高水平、更优质的小康。
近年来,南通花木盆景、湖桑、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面积超过百万亩,全市林业总产值达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93%。
如皋市顾庄社区是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的如派盆景发源地,当地人从事苗木盆景的制作销售,在房前屋后建造了独具特色的庭院,将“盆景”变为“风景”( 6月13日拍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朱美兰在南通市观音山大街的青龙桥社区残疾人科技种植园收割葡萄(拍摄于6月14日)。 。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作者:杨丁淼、孙雯骞)
标题:“水清岸美产业兴江苏南通小康路上的绿色实践”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