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市医院第一时间派出核酸采样事业组,迅速进入秀和社区、望州社区。 (何胜拍)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纪委书记梁爱梅
2021年1月15日晚上,这个夜晚的南宁睡不着觉。
1月14日,南宁市确诊1例新冠肺炎病例。 第二天,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派遣核酸采样人员到表演和社区、望州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医院领导受到高度重视,全院医务人员热情报名,纷纷要求战斗。
1月15日是我从市纪委监察委员会驻地机构到市一医院工作的第22天。 对我来说,面对近3000人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有点不习惯,有点叫不上名字。
同日,接到上级命令后,医院院长韦金儒3次召开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核酸检测各项工作的部署。 医院多部门协调联动,第一时间派遣医务人员,组成核酸采样事业组,迅速进入秀和社区、望州社区。
当晚11点半,我和市医院党委书记陈波一起带着三大桶姜糖水和刚在食堂煮好的饺子去了采样点。
在秀和社区,我刚下车,我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 在灯火通明的小区广场上,近100名医务人员分为18分,一字排开,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居民群众核酸采样。 近1万居民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着核酸样本的采集。
在排队的居民中,有古稀之年的老人,也有在母亲怀里进入梦乡的婴幼儿。 大家听从现场指挥,静静地等待着。 冬天晚上的南宁,昼夜温差很大,寒气袭人,但等待的居民却毫无怨言。 亲切的南宁人感动了我。
第一批医务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近4个小时,第二批医务人员将作为接班人登场。 这些医务人员已经在单位工作了一整天,有些人一下班就奔赴社区参加核酸采样工作,连续12个小时不休息。
动人的情景展现在眼前——赵仰旭采样了第一个梯队的护士,她的防护口罩被呼出的热气笼罩在白雾中,但她没有停止工作,直到标本核对清楚,安全配送,才让疲惫的眼睛稍有休息。 何利红,一位来自肾内科的护士,为了采样忙了4个小时,不通风的防护服几乎把她打晕了,但她多次下来。 赵方婷,医院的住培生,刚穿防护服就胸闷,想吐,但她忍住了。
她们本来就弱,但因为疫情变强了。
看不到防护口罩中干净的脸,但看到了娇小而牢固的身影。 我是说,现实中的她们也是非常渴望“秋天最初的奶茶”的普通女孩,用研究生黄陂的话来说,“没有白衣天使。 我知道只是孩子们穿着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
我看到医院的主要领导在现场指挥、协调。我看到各职能科的相关负责人几乎通宵,有的人只睡了一个小时就继续参加战争“疫情”。 在我院,后勤工作人员为了服务,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更是看到了医院中层微信群和微信群用微信朋友圈战斗“疫情”的感人画面,为他们落泪:晚上11点,医院教务部组织了第二批60名住培医生在1号楼前点名,等待出征。 凌晨1点,总院20楼的多功能厅灯火辉煌,教务部组织了第三次住培医生开展核酸采样培训。 一群微信朋友圈医务人员挑战夜战,在榻榻米上休息,持续冲锋的照片肃然起敬。
医鱼水情,医民一家亲。 一家奶茶店的老板亲自送来奶茶,为医务人员暖胃。 一位社区阿姨看到医务人员通宵工作很感动,用手机记录了采样过程,表示要给医务人员送热粥。
当晚,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兄弟单位也在不同社区进行了居民核酸采样,大家用忠诚和爱心,共同谱写了冬夜保命赞歌。
第二天早上,太阳慢慢升起的时候,我驱车在一条略空宽阔的民族大道上奔跑,霓虹灯消失,街道绿树、高楼掠过我身边,我脑海中像电影胶片一样医务人员不寒而栗,风险重重 车内流淌着悠闲的歌声,没能长久地让我的心情平静下来——
“一条邛江通过城堡,绿水青山都是歌,河水不断唱新歌,青山不老幸福多,绿城到处风光好,山水诉说你……”
(作者:梁爱梅)
标题:“亲历者手记:南宁,核酸采样这一夜”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