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81字,读完约17分钟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导杜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教授
问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角度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多次群众路线的生动表现,是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表现。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维护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和中长时间快速发展规划时,除加强顶层设计外,还向人民问政治、向人民问人民、向人民问需求,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在世界上 可以说,询问人民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成为辉煌、创造奇迹的重要密码,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冷静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有力武器。
询问民众的理论溯源性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问人民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实践主体和认知主体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产的创造者,精神财产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聚集人民最广泛的智慧和最大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发展,必然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历史什么也没做,它‘没有无限的富裕’,它‘没有在任何战斗中战斗’! 创造这一切,为这一切而战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活人”。 列宁还指出:“生动而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 马列主义这一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打破了长期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英雄史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确立了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强调重申人民的主体地位。 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我们自己往往幼稚可笑,不了解这一点,至少不能获得知识。” 他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原动力。”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充分相信群众的力量,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会面临许多困难,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才能处理好。” 习主席指出,人民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胜利之本,“没有任何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离开人民,就是“失去基础,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潜力,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基础,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虚心向人民学习。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是询问人民计划的关键。 党的正确主张并不仅仅来源于某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群众经验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实践是最大的课,人民是最好的老师。 最了解现实情况的,最具创造性精神的是人民群众。 要在群众中舍身,老老实实做学生,拜群众为师,学真知,增强真本领,学真本领。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既然是实践的主体,认知就必须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认知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调查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加工分解,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理性认知回归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知论明确了正确的思想、路线都来自实践,来自人民,所以从实践出发,向人民学习也是问题中应有的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论,形成了党在一切事业中的群众观点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到群众中”的群众路线。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是群众观点的重要复制品。 毛泽东同志看到人民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虚心向群众学习,“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知识、制定政策,然后教育人民群众。 所以要成为老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正确调查也没有发言权”等,提倡重视调查研究。 在他眼里,“大众具有伟大的创造性。 中国人民中间,真的有千万个“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城镇、每个城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然后说:“这些干部、农民、高材生、狱警、商人、钱粮师爷,是我敬爱的老师,我要让他们成为学生就必须采取勤劳同志的态度。”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复和快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群众观。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向人民学习,充分尊重群众的最初精神。 他指出,改革开放往往是人民的意志,改革开放很多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例如,“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这种发明权属于农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在新的历史方向上,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的呼声,吸取人民的智慧。 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主席要向中央政治局同志拜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弯腰,触地,交心,“寄身”。 并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开门问政,集思广益,加强顶层设计,多次向人民提问统一,从生动的基础实践中汲取智慧。
重视保护人民的利益。 重视人民利益就是问人民的位置。 马克思主义是推进人类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科学理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迅速发展为己任。 问民,归根到底是顺应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保护人民的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宣言》确定,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好处的代表,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处之外,“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和整个无产阶级的好处不同”。 “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从根本上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依赖某人,为某人”的问题。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做的政治报告《关于联合政府》中,确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大命题。 他说:“我们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每一项政策都必须适合人民的利益。 如果有错误,一定要修改,这就是对人民负责”。 1954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意味着权力来自人民,也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受人民束缚。 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从人民的意志出发,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以支持、赞成、不赞成、不高兴、不承诺为中国共产党应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的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评价标准,进一步确定了人民群众利益最高的快速发展思想。
年,习大大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向世界庄严宣告:“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他反复强调。 “我们要求的快速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改革的快速发展是否成功,最终的评价标准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了改革的快速发展成果”。 习主席还指出,在党和国家决策过程中,必须始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对重大改革决策,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制定措施,推动落实。
询问民众的历史考察
依靠人民力量,搞好群众力量,搞好群众智慧,为人民利益奋斗,与人民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像红线勾结在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一样,党一贯多次基本上,党的事业不断
做出重大决定时询问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制定《共同纲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虚心听取了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共同协商了国家大事。 参与起草的九三学社代表许德也说,“纲领的起草在筹备会上经过多次周密讨论,在大会开幕前来到北平的六百多位代表也曾多次讨论过,但在六百多位同事中,可以说发言甚少,更不被重视。 现在重要的,能提出的提案都被通过了”。 此外,当时的筹备会还赠送了2992张全国国旗报名图案,最终由上海一位名叫曾联松的年轻人设计的五星红旗案被编撰成为了现在的国旗。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决策机制日益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与社会民意反映制度、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随意性。 三峡建设工程的构想始于20世纪初,50年代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也有建设意图,因有不同意见而未付诸实施。 从1986年开始,有关部门组织了412名全领域专家,多次召开论证工作会议,分14个主题恢复全面论证。 然后,即使有一点点反对意见的专家参加,也请提出否定的论证意见。 这些意见将促进许多技术问题的处理。 特别是,许多外国专家参加了工程的研究和咨询。 在此期间,全国数千名科技工作者也参与了科技攻关和主题研究,取得了400多项研究成果。 1992年4月,7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以表决器未通过《关于长江三峡建设工程的决议》。 迄今为止,经过反复论证、咨询,争议最大、论证时间最长的三峡工程完成了法定程序。
新时期,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了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反复强调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不断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习总书记本身有较长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将其上升为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新战术。 年4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前,中央向各地方、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了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很快收到118份意见和建议。 此后,习大大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不少于60人。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小组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研讨会,进行调查研究。 9月,文件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发行。 不到一个月,起草小组共收到2564份意见和建议,反馈意见吸收率超过40%,文件起草小组修订了补写、改写、文案简化等539处。 大会召开期间,也根据中央委员们的意见制作了文件。 文件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党的决策机制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是问人民成功的典范。
制定中长时间的计划时询问人民。 中长时间的快速发展规划指导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途径。 从1954年宪法到现行宪法,都有确定计划计划制度的规定。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13个五年计划。 前五年计划的落实,推动了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国防科技战线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开始实施( 1981—1985年),五年计划的制定也日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同时,“六五”计划以后,增加了社会快速发展的文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五年计划的名称也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五年计划”,特别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照顾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至此,五年计划为基础开辟了中国经济奇迹般快速发展的道路。
“十五”计划( 2001—2005年)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制定过程中,建立了专家审议会制度,首次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向全国人民公开意见和建议。 人民群众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如开发海洋资源、现代中医药快速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等,都反映在计划中。
“十一五”( 2006—年)从“规划”变为“规划”,也是五年规划编制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从此,在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同时也以制度的形式得以确立。 2005年10月,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和论证制度。 为此,在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上开设了建言献策专栏,公开征集公民意见,设立学术型专家和实务型专家相结合的专家委员会。
在“十三五”规划(―年)编制期间,习主席亲自担任规划起草小组组长,向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多种建议,首次鼓励将4名公司家纳入专家委员会。 并组织发改委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计询决策活动,成立专门的员工小组,为各渠道、各平台、各活动指定负责人,确保任何建议不被遗漏。
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人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信息客户端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编制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读者意见
计量和分析民众的价值
向民众询问的是“政”,可以集中智慧,促进科学化、民主化的决定。 向民众提问,聚集的是“力量”,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有助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问民,求的是“心”,血脉相连,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快速发展,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民是智慧,有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党的基础在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民群众实践是推动党的事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意见建议是党作出重大决策的智慧源泉。 要做出重大战术部署,特别是直接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决策,只有在决策前召开必要的专家论证会、舆论听证会、座谈会,广泛调研、了解情况、广开言路,才能制定科学的政策。 相反,如果不多次询问民众,就会产生决策错误,造成不良影响或重大损失。
多次询问人民,之所以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一是为了真诚地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所需要的忧虑,因为可以从人民的意志、利益的诉求和现实情况出发,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政策、方针和措施。 二是虚心以民为师,从舆论中寻求良策,集中众智汇的力量,才能找到务实比较有效、可行的处理方案。 三是只有“审判”人民群众,才能从舆论中检测政策绩效,检测党委、政府事业的成败得失。 因此,询问民众应该成为决定的标准配置。 只有将顶层设计的战术方向与人民的战略智慧相结合,才能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问民是责任,有助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党的力量在于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迅速发展壮大、用不完的力量源泉。 听取人民的意见有利于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广泛的共识,集中最大的力量,使党的事业不断快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后,逐渐提出符合中国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调动广大人民的政治热情和革命积极性,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推进改革开放,领导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丰富的历史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统筹“四个伟大”,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部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术部署,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强大飞跃。 中华民族从站起到富强的历史,是党的奋斗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其中实践上的突破,一切理论上的创新,凝聚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不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
“动用众力,无敌于天下。 用众智不惧圣人”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计算,有干事创业的宏伟力量,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定信心,有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深厚潜力。 正如习主席所说:“在像我们这样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会成为推开山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做一件事,做一件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问民是感情,有利于搞好维护,促进快速发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党的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问民是“计”,问本质是“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为民幸福最重要的业绩。 第一,要认真倾听,询问民生的痛点、难点和焦点,寻找制定政策的切入点,找出处理问题的要点。 第二,要认真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感情地和人民交朋友,拉平日常,不要过分,不要敷衍,要实事求是,探索真相。 第三,认真吸收,全面分析和梳理人民提出的问题,通过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把经验转化为政策,上升为理论四、真正落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充民生行业的短板,一个个事实的落实,一个
只有在倾听人民呼声、集思广益、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调整和实施党的决策部署,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才能达到不同的层次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英勇奋斗史。 习主席说:“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坚实的政权基础。 我们只要不动摇信仰,不脱离群众,我们就没什么用。” 目前,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即将开始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只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反复走群众路线,与人民保持血肉相连,以民为师,向人民求教,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标题:“【中国之治@文化解码】问计于民: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重要密码”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