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信息记者的扶贫第一书记

——记得南宁日报社驻宾阳县思陇镇昆仑村第一书记王黎莉

王黎莉(左二)积极参加扶贫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努力提高村里扶贫产业的知名度。 记者叶子榑摄

宾阳县思陇镇昆仑村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年已脱贫。 昆仑村位于昆仑关风景区周边,山美水秀,适宜水稻和沃柑种植。 消灭贫困之战开始后,稍有后盾的南宁日报社连续第四次派遣第一书记进驻昆仑村。

王黎莉是南宁日报社驻昆仑村的第四届第一书记。 从当时还不是党员的黄毛娘,到积极入党自愿报名的“王书记”,王黎莉目睹了昆仑村这几年的变化,记在心里。 昆仑村现在拥有自己的集体经济收入,建设硬化路和舞台,在各自的自然村都有文化活动场所。

笔杆上沾上泥有扶贫的力量

王黎感慨地说:“以前每天跑信息下基层,到了第一书记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基层。”这几天没有做别的事。 首先是进村调查。” 年3月,刚来村的王黎莉跟着村党支部书记柳华连续拜访了十几天,既掌握了贫困家庭的要点,又了解了农户对脱贫道路的思考。

白天走在村子里了解民意,访问贫困解决人民的忧虑。 上任伊始,王黎莉就为村里人开辟了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思考如何增收昆仑村的人,如何高速发展村里的经济。 晚上,王黎莉埋头整理《驻村日志》,详细记录了贫困者的艰难处境和可能采取的脱贫方法。 其中还记录了信息记者对扶贫干部的心态变化。 越写日记,村子里的情况也渐渐渐入佳境。

年下乡扶贫后,近三年来,王黎莉以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人员为中心,利用自己所学,借力支撑单位,推动贫困村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她静下心来,挺身而出,扎根农村,三年风雨,不忘初心,记住使命,完成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引进龙头公司帮助消除贫困的攻势

昆仑村山区适宜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邮筒。 王黎莉架起桥梁,龙头公司广美农业进军昆仑村,在村千亩地块种植柑橘农产品,建成昆仑村沃柑种植扶贫示范园。 按照“龙头公司带,脱贫快跑”的模式,这几年昆仑村利用龙头公司的辐射效应,使村民增收致富,村里的扶贫产业也走上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道路。

说到广美农业和昆仑村委会的合作,必须提到在广美农业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和工头长,这两个个体都是当地人。 虽说南宁公司进军了当地,但真正实现了与当地村委会的默契,依靠当地人在其中发挥作用。 王黎莉看到了这个关键,和技术部长和工头长的信息经常交流,技术部长是当地人,退休后负责对广美农业进行技术指导,相当于“脑力核心”。 职务是昆仑村的优秀党员之一,担任“体力核心”。

为了让领导公司落地,更好地致富,王黎莉积极服务,帮助公司处理资金问题,连续两年投入第一书记快速产业专项经费,共投资70万元。 处理资金重新处理销路,每当有农特产品展销会时,王黎莉鼓励村里的扶贫公司参展,免费提供展位和展示材料。

王黎莉还利用后盾单位南宁日报社的媒体发布作用,多次率领信息采访小组实地访问,把握信息普及机会,宣传村里的扶贫产业。

培养脱贫攻防战的“本土排头兵”[/s2/]

“脱贫攻坚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只有动员一切力量,才能聚沙成塔,聚水成涓。 只有充分挖掘群众潜力,特别是脱贫攻坚“本土排头兵”,才能激发内生动力。 ”王黎莉说,要摆脱贫困,就没有必要的机会,不能滋生贫困光荣的错误思想,而要依靠“模范力量”。

据说党员是旗帜,党支部是阵地。 作为昆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黎莉充分发掘了党员和积极分子中的财富。 年轻党员的父亲、村里有钱有才能的人、酿酒厂长柳盛新、“香蕉大王”、党员养鸡巨头蒙阴廷相继被发掘出来。

一开始,村里致富的人大多是单打独斗,销路单一,王黎莉很着急。 她利用后台机构的媒体网站录制“女主播有货”等视频,利用信息客户端和广西广电网络等信息传播平台播出后,村里各扶贫产业的知名度有所提高。 其中《中元节卖蓝头鸭》等直播节目当天播出次数达到5万次。

《贫困村制造富酒》一播出,酒馆老板也接到了全国各地的订单。 原本只在本村本县出售的酒,现在销往全国各地。 网上订单多了,酒馆规模扩大,雇佣诉求也多了,处理了很多村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每个人的第一书记都是一面旗帜,挂着旗帜的地方都有一颗拳击手赤子之心。 ”。 回顾三年扶贫之路,王黎莉表示,脱困帽子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不忘初心,不顾韶华,在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上奋斗,不辱使命。 (记者郭少东)

:曾艳

责任: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郭少东)

标题:“从信息记者到扶贫第一书记:笔杆子沾泥土,脚下有力量”

地址:http://www.nh-inco.com/nnzx/160.html